俞秀松:东南西北家国情

俞秀松(1899年8月1日~1939年2月21日),字柏青,又名寿松,化名王寿成,诸暨次坞镇溪埭村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之先驱。

俞秀松出生在一个晚清秀才家庭,7岁进入当地一所新式小学,后在萧山临浦高等小学、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北京工读互助团半工半读。1920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5个发起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后参加孙中山讨伐军阀陈炯明的革命。1925年至1935年,赴苏联留学。1935年,他到新疆工作,出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省立一中校长等职。1937年12月,被人诬陷,在新疆被逮捕入狱,罪名是“托派”(托洛茨基派)和阴谋暴动案“,后被转押去苏联。1939年2月在莫斯科被枪杀。1962年,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我的志愿是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的人。”20岁那年,他要去北京参加工读互助会,对前来送行的大弟说完这句话,头也不回地走进船舱,一去不返。

后来,他果真做了一个东南西北的人,北京、上海、杭州、福州、广州、莫斯科、新疆,步履匆匆,一生漂泊,再也没有踏上家乡诸暨一步。

他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最初5位成员之一,他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任书记。在中共党史、团史上,镌刻着他的名字——俞秀松。 ... [详情请进]

当年的誓言,今天实现了——给父亲的一封信
父亲大人:

您好!今年8月1日是您诞辰1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又来到诸暨烈士陵园祭拜您。陵园静谧,清风轻拂,仿佛在诉说您百年前的誓言。

父亲,我从没见过您,但在成长过程中,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想您,对我讲述您的故事。

您去世后,母亲开始不停地搬家,新疆、重庆、南京、杭州、诸暨,最后到上海,八千里漫漫长路,母亲坚持随带您睡过的床、箱子。这些笨重的家什有什么用呢?这曾是我长久以来的疑惑。现在,我懂了,遗物上有您的印记,也凝结着母亲对您最真挚的爱。

1951年,我一出生就被过继给您当儿子。渐长,母亲告诉我,她之所以同意跟您弟弟再婚,因为双方共同商定,把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过继给您,给无后的您留下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家风。

1982年,有关部门到诸暨来选调我到上海工作,有3个单位可供选择,我最终选择到上海市团市委下辖的市青年宫工作,因为您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任书记,我要以您为榜样做团的工作。

如今,我退休8年,但仍担任着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仍在从事青少年党团史的教育。上海市渔阳里6号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旧址纪念馆,我每月都在那里现场宣讲您的故事,我讲您,也讲您那一代年轻人的憧憬未来,讲你们的家国担当。

父亲,家乡也没有忘记您。行走在您魂牵梦萦的故园,这里处处都有您的印迹,秀松路、秀松公园、秀松中学、秀松故居、秀松精神……母亲生前最大的心愿是建一个俞秀松纪念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今她的心愿即将实现,俞秀松纪念馆正在进行最后的布展,将在新中国70华诞前对外开放。

父亲,您百年前的誓言,要让全中国的老百姓有饭吃,中国做到了。您百年前为之奋斗的美好生活,今天实现了。

您的儿子 俞 敏
2019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