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渚兰渚山下的九板桥村,山青水秀,花木扶疏,民房整洁,恬静安逸。九板桥村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在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山阴增设漓渚市,修建漓渚码头,形成古道,古道穿村而过,上通绍兴,下连诸暨。村中水陆通衢,是有名的商贸古道。
这里曾有的“银关庙”,有“泥马救康王”传说:银关庙建于北宋年间,规模不大,却有两匹泥马。宋康王赵构逃难时曾在此歇息,金兵追杀将至,康王跳上泥马,泥马忽然奔驰,躲进竹林,救了康王一命。后康王为宋高宗,为感恩泥马救驾,遂下旨拨银封地扩建银关庙。庙占地六亩,画梁雕栋,金碧辉煌。庙外有行牌、石桥,庙内有山门、正大殿、偏殿、戏台、荷花、竹林等,重塑泥马,增设马夫,供为明神。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银关庙已不复存在。但是故事还在,遗迹尚存。现在村委在这里兴建了银关亭,宣传“泥马救康王”历史文化,也作为村里的文化广场。在广场一隅还保存着一口当年的古井。
村中还有一大一小两口水池,大的面积约为120平方米,小的约为80平方米,两口水池中间被石板隔开,当地人称之为“墨池”。 传说当年王羲之曾居住于兰渚山下,时常在此练笔习字,两口水池也就成了几近发黑的“墨池”。是真是假也无从考证,只是此池水冬暖夏凉,清澈可鉴,很受村民喜爱。
在村西尽头,还有一座“九板桥”。据查,原桥为3孔2墩石梁桥。漓渚江源头流经此地江面较宽,形成诸暨至绍兴的古道埠头,江中有两个桥墩,南、中、西三段九块石板相连,故名九板桥。虽然目前九板只剩两板,但传说此桥建于清代,原是当地村妇为纪念亡夫,倾其家产捐资建造。村以桥名,也为罕见。
一个不大的山村,有这么多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这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文化遗产。手机记者在此釆访中,遇到一群当地乘凉的退休老人,他们说,这里地理位置也不错,如果有个很好的规划,投入一定的资金,修葺、复原一些历史遗存,和不远的棠棣花木有机连成一片,是一条很好的山区旅游休闲线路,很能吸引游客前去观光游览。
作者:手机记者 老陈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