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古城最后一批村民搬进了新家

2025-10-27 08:50

来源:

在绍兴古城东南片,新建的观喜家园小区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原塔山村村民们早早来到小区,办理新房交接手续。9月28日,266户村民通过抽签的方式择定了新房,现在是他们落户安家的时刻。伴随着古城最后一个城中村的消失,最后一批村民也由此成为了居民。在绍兴古城保护利用过程中,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近日,记者走访观喜家园小区,小区环境整洁,让人耳目一新。

该小区共建有15幢多层住宅楼,提供371套安置房源,户型面积从60平方米到140平方米不等,包括五种不同户型,满足了不同家庭的需求。

小区内道路宽敞,绿化井然,配备有健身区、儿童游乐场和充足的停车位等公共设施。走进楼内,可以看到户型设计合理,采光良好,厨房、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只需稍作布置即可入住。

在人群中,79岁的徐奶奶难掩喜悦。她原本住在草籽田头地块,老房子有40多年历史,一个带有天井的传统民居。夏天凉快,冬天却阴冷潮湿。

“老房子虽然住了几十年有感情,但设施实在太旧了,尤其是下雨天,天井积水,屋里总是湿漉漉的。”现在,她分到了一楼的新房,进出方便,不用爬楼梯,阳光也充足。最重要的是厨房、卫生间都装修好了,省心多了。

76岁的徐培坤老人也兴致勃勃地分享了他的感受。他原本住在新建路的老房子里,那是一栋历经风雨的旧屋,每逢刮风下雨,屋顶就漏雨,墙壁潮湿,夫妻俩总是提心吊胆。“没想到一把年纪还能住新房,我们老两口住着既安全又舒适。”

塔山村的拆迁,让一大批村民走出了低矮破败的农村自建房,住进了干净舒适的楼房。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生活方式也从过去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过渡到了有社区服务为依托、保障更加完备的城市生活,心理上更加踏实和自信。

塔山村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55年。据塔山村党委委员、村委副主任张宝福回忆,这里本是专业蔬菜种植村,范围西至环城西路以东(现银泰城所在地),东至五云门,北至人民东路以南,南至环城南路。村域内曾有不少老绍兴人熟悉的工厂,包括自行车厂、茶叶机械厂、新建布厂等。

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伴随着城市发展,塔山村土地陆续被征用,诸多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及城市道路由此诞生,塔山村剩余地块也呈割裂状镶嵌于古城中。

2009年,塔山村启动首期城中村改造,拆除了渔场及周边房屋建设安置房;2013年启动的第二期工程则拆除了罗门畈及柳门畈居民房屋。历时十余年,到2019年,前两期拆改工作顺利完成,村民分别安置到东南景园、柳桥下家园等小区。

此次收官之作涉及驸马池、罗门畈、中兴路陶家溇底等14个地块,总面积约155.6亩。这些地块分布零散,基础设施落后,部分房屋年久失修,存在漏水、潮湿等问题,停车位不足、绿化缺乏等情况较为普遍。

“这次整体安置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我们特别注重民生保障,提供了合理的补偿方案,对于因拆迁需要租房的村民都会根据平方来补贴,确保村民‘搬得进、住得稳、过得好’。”张宝福表示。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塔山村改造项目的完成,对绍兴古城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古城范围内城市发展空间日趋饱和,塔山街道作为重点文商旅区域,亟需新的发展空间。

塔山街道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韩之浩指出:“从古城保护的角度看,这次改造不是简单的拆除,而是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延续。通过科学规划,我们保留了部分历史元素,同时引入现代设计,让新区与古城风貌相协调。”

塔山村部分区域图,标红为本次安置地块

塔山村的变迁,是绍兴古城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未来,随着文商旅融合的深化,塔山村所在区域可能成为古城东南片的新亮点,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带动本地经济和文化繁荣,更好赋能城市发展。

(内容来源:越城发布)

作者: 编辑:杨寒凝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