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回山叠嶂通三州

2019-04-03 06:30

来源:

绍兴日报-掌上绍兴客户端见习记者 於泽锋  图片由回山镇政府提供

回山镇位于新昌县西南部,地处婺、绍、台“三府”交界处,高山台地,风景宜人。因四围皆山而古称围山,历代相称衍化成回山。

这里平均海拔412米,其中安顶山主峰海拔834米,为全镇最高峰。每当夏秋早晨,山谷中层峦叠嶂,经阳光照射,状如彩烟,故又称烟山。

这里耕读传家,千年以来,诵读声不绝于耳;这里是红色胜地,浙东人民解放军主力武装曾在回山镇回山村会师;这里还是优质的农产品产地,茶叶、茭白、西瓜、白术,在回山农民早起晚归的耕作中,悠悠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

回山杨氏

烟花三月,草长莺飞。在这样的季节里寻访回山,自然是多了一份惬意的心情。高山台地,随处可见的是片片茶园。迎面吹来的空气里,有一股大自然特有的清香。

新昌是一个多山的县城,有着石城之称。回山更是如此,一个“回”字,有包围之意,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山峦,俯拾皆是美景。挖笋、采茶,这些都是当地人民的日常作业。质朴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回山镇,就这样坐落在这恬静的山峦间,有着一份独有的超脱。

回山镇有怎样的历史?它诞生于何时?又有谁到访过此地?对于这些问题,当地的百姓可以说出个一二来,但对于初次到回山的外地客人而言,这个美丽的山镇,却是陌生的。

回山镇有多少人口呢?据资料显示,2万余人。其中800人以上的主要有杨、梁、丁、王、俞、赵、董等姓氏,其中杨、梁、董三大姓氏约占总人口的一半,是回山早期的主要居民。与镇同名的回山村,是一个千年古村,早在隋朝之前,这个村子便已存在,距今已有1400多年。村中有清嘉庆年间所建的杨氏古台门敬胜堂,村东原有东壁塔,清咸丰丙辰年建,后被毁。

回山镇,这一处彩烟之地,因一人的到来,而改变了山乡原有的风貌,文明进程显著加快。此人是谁?杨白是也。对于新昌而言,杨姓可谓大姓。杨白既是“彩烟杨氏”的始祖,同时也是新昌杨姓居民的共同祖先。新昌全县杨氏一族,人口约两万,是新昌七大望族之一。

杨白缘何来到新昌,落户回山这个在当年还少有人烟的地方?原因无他,是为逃难而来。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死于江都,隋朝江山瞬间倾圮,天下大乱。王世充在东都洛阳拥立隋炀帝三子杨侗为帝,挟天子以令天下。

唐武德二年(619)四月,王世充废皇泰主(杨侗),称帝即位。杨侗殉难后,其两子杨岐、杨白为免遭迫害而分头外逃。长子杨岐逃往袁州(今江西)萍乡县萍安里。次子杨白借妃子韩氏欲逃往福建,舟行至越州,溯剡上行,至新昌境内彩烟山脚,崇山峻岭,水路不通,韩妃跳江而亡,其地(今属城南乡)至今还有韩妃江、韩妃岭等地名。杨白攀山岭至彩烟,自思难以逃至福建,遂隐居于沥江三渡(今回山村之东,宅漾山东南面),成为“回山杨氏”始祖。

如今,杨氏后裔多聚居在回山斋堂、余商、宅下丁等地,及双彩乡、儒岙镇原长征一带。现回山尚有白王庙等遗址。白王庙,又称保应庙,是古彩烟乡乡主庙,用于祭祀杨氏始祖杨白的地方。每年农历十月廿六为杨白忌日,现已成为回山镇传统庙会日。

元朝董旭在《保应庙》诗中写道:庙食空山八百年,衣冠尤是李唐前。汴河十里垂杨柳,何似松荫数亩田。历史匆匆而过,朝代兴替,的确让人唏嘘。但杨氏一族的到来,对于回山而言,又何尝不是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人杰地灵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自杨氏先祖杨白来到回山之后,后世子孙在此繁衍生息。此后,各姓氏族也纷纷前来安家落户。一些有识之士选择在这片桃源之地隐居,祖祖辈辈耕读传家,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人物。这其中便有被清朝洋务派大臣、湖广总督张之洞赞誉为“湖北第一好官”的梁葆仁。

梁葆仁,字承薪,号西园,又号泽春,是回山镇中宅村人。走进中宅村,可以看到一处叫做四爿地的台门,里面几间典型江南特色的民居,便是梁葆仁的故居。

梁葆仁出生于风雨飘摇的晚清,为官清廉,政声卓著,同时又是水利专家、教育家和藏书家。33岁中举人,43岁中贡士,47岁中进士并以即用知县资格签发湖北省,53岁起任天门知县长达八年,历经坎坷,大器晚成。

清光绪二十二年十月,梁葆仁任职天门知县。湖广总督张之洞为解决当地水患,决定修建京山县唐心口江堤防洪工程,亲自率领数十人察看,估工约八十余万缗,苦于经费浩繁,迟迟下不了决心。后经梁葆仁多次月夜勘察,最后以二十五万缗上报,张之洞当即拍板,并决定由梁葆仁兼任该堤工弹压员,竣工后,造价不足二十四万缗。于是,在安陆等四县推广,称为“堤工第一”,名扬湖北。

崇尚教育是梁葆仁一生最重要的政绩。在考取秀才后,他先后在县内原彩烟乡的韩妃、下洲村的私塾执教,因教导有方,深得当地百姓敬重。杭城求学回乡后,梁葆仁便在新昌灵岩买下沙滩,建别墅息庐,开馆授徒。丙子年秋闱中举后,他在省内已小有名气,曾执掌天台文明、嵊州芝山等书院,也曾在新昌鼓山书院执教。

晚年,梁葆仁返乡,仍不忘造福桑梓,除了将朝廷奖励的银两用作村民移山围滩填土造田之用外,还出资创办学塾,教书育人,一生共参与创办学堂四所。其中,他参与创建的新昌县第一所新式学堂——知新学堂(现知新中学前身)落成时,他还亲撰《知新学堂记》予以纪念。自建成以来,知新中学这所百年名校为新昌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我国现代司法的奠基人、第一部红色《宪法》重要起草人梁柏台就曾就读于此。

与此同时,作为新昌县晚清时期有名的藏书家之一,梁葆仁一生收藏有古书籍12000余册,辞官后存放于其晚年隐居地(现城南乡下洲村灵岩自然村)的止止山庄内。山庄修有藏书楼,古籍藏书种类涉及水利专著、医典、文学曲艺以及地方史志等,其中有不少是难得的孤本、善本和珍本。

除了梁葆仁之外,回山还诞生了一系列名人。如明朝授监察御史,后官至延绥巡抚的丁川,其因敢于直言,为官清廉,得到宪宗皇帝赏识,民间有“丁川代皇”之说。又如明代神医俞用古,精医理,善辩证论治,一身医术造福乡里。

红色传承

回山镇回山村,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是回山文脉的诞生地,源远而流长。它不仅以古著称,同时还是省内小有名气的红色文化村。

1949年1月下旬,浙东人民解放军主力武装在回山镇回山村会师。同年5月18日,新昌县人民政府在此举行成立大会,拉开了解放新昌的序幕。因而,回山村也有着“浙东西柏坡”之称。目前,回山村已成为新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绍兴市党史教育基地。

走进回山村,一座名叫敬胜堂的古朴四合院,就是回山会师纪念馆,同时也是新昌县人民政府旧址。据考证,这座四合院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敬胜堂”这个名字,意指“一敬胜百邪,一诚包万有”之意。这座四合院,由当年新昌县首富、号称“盖县财主”的村民杨国薪所建。

1949年1月6日,中共浙东临委副书记马青率领临委直属部队100余人,从四明山顾家坑出发,于16日到达回山村,与先期到达的浙东临委书记顾德欢、王起等率领的“团结部队”会合。随后到达的还有诸敏、丁友灿率领的“灵活”部队,邵明、刘发清率领的机动部队,王槐秋率领的铁流部队,东海游击部队部分人员以及嵊新奉独立大队,嵊新东“小团结”部队等,各路人马近千人。一时间,小小的回山村人头攒动,浩浩荡荡。

回山会师后,中共浙东临委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浙东胜利前夜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决议,成立了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和重组第三支队。这次会师,对配合南下大军渡江作战,解放全浙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会师后,这支部队先后攻占天台,解放三门、绍兴、宁波部分地区,接管新昌县城等,浙东革命斗争进入了全新阶段。1949年5月18日,新昌县人民政府在回山村敬胜堂内宣告成立。5月22日新昌解放。这段红色的历史,在回山这一处世外桃源留下了印记,也寓意着使命和荣耀。

回山会师遗址同时也是新昌县一处重要革命遗址,2002年7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2010年来,作为红色革命教育展览基地,回山会师处旧址得到修复。2012年8月22日,回山会师纪念馆开馆仪式在回山村敬胜堂举行。回山村现存有新昌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将军楼、解放路等革命遗址,布置有红色放映厅、赶考廊、宣誓墙等。丰富的展陈,对于人们了解历史,传承革命传统,有着重要意义。

主政者说

胡斐渔 回山镇党委书记

回山风景秀丽,生态宜人,有着“天青色等烟雨”的诗情画意。在这片沃土上,耕读文化流传千年,辈出的名人贤士传承“清白家风”,讲述“好官故事”,勾画出一幅充满魅力的历史画卷。

近年来,回山镇紧紧围绕“健康农业、生态休闲”的田园小镇建设目标,着力升级现代农业,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努力实现“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持续打造农业农村发展新引擎,奋力开启回山乡村振兴新征程。

风情园

安顶山

安顶山形似马鞍,故又称鞍顶山,主峰海拔834米。位于浙江绍兴、金华、台州三地交界处。临山可览三州风光,素有“一脚踏三州”之称。

安顶山是静默的死火山,山顶的龙潭是沉睡的火山口。据《新昌县志》记载,古时此火山曾有5次喷发。

安顶山有着神奇的地貌、神奇的人文,更有远古和现代的碰撞,亦是生灵对自然的呼唤。山下有300亩金钱松林,每棵直径约40公分,苍劲挺拔,茂盛翠绿,是个天然氧吧。山腰有高山庵,庵里有一泓清泉,越旱越满,具有神奇的医疗作用,是开发保健矿泉水的理想之地。山顶风光秀丽,视野开阔,“安顶日出”景色壮观,气象万千,古今享有盛誉。极目远眺,苍翠的山峰,如群马奔腾于苍茫云海间。

山上有天龙古刹遗址,历史悠久。“先有回山天龙寺,后有天台国清寺”,香火鼎盛时,这里曾有500僧侣。寺旁有一个四季澄莹、冬夏不涸、千年不竭的神奇龙潭,当地人称之为“天池”。

安顶山风光、人文古迹为历代文人名士所倾慕,他们隐居栖止,往来唱和,留下众多诗文篇章。明杨文俊在《彩烟山》中这样描写安顶山的美景:攀萝登峻岭,洗屐有流泉。苍翠千山树,膏腴万顷田。

舌尖之上

茶叶、茭白和西瓜

海拔高、日照长、温差大、雨水足、土壤肥,还有高山台地在其后,回山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在回山出产的农产品中,尤以茶叶、茭白和西瓜最为出名。

“高山云雾出名茶”。回山茶业发展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产出的茶叶色泽绿翠匀润,汤色透绿明亮,香气幽幽如兰,滋味鲜爽甘醇。回山是大佛龙井的主产区,回山茶更是茶中珍品。

同时,回山也是新昌第一个茶叶专业市场的诞生地。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雅里形成自由茶叶市场,为当时回山茶叶交易集中地,并带动磐安、东阳、天台周边县市茶叶产业发展。这里还是第一台龙井茶炒制机的诞生地,是户均茶机拥有量最多的地方,是茶农茶商最多的乡镇,拥有乡镇中运行最规范、交易量最大的茶叶市场。回山由此被誉为“绍兴市名茶第一镇”。

茭白是回山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镇现有茭白种植面积7000余亩,是浙江省最大的高山茭白种植区。“回山茭白”是绍兴名牌和浙江名牌,自2002年以来多次获得省农博会金奖。回山茭白肉质嫩白细腻,味道鲜美,有“水中人参”之称,销往宁波、杭州、江苏、上海等地,深受各地市民喜爱。

还有“回山西瓜”,皮薄肉嫩、汁多沙瓤、味甘且鲜。虽成熟期较晚,但并不影响回山西瓜的销售。如今,回山西瓜已打响自身品牌,在瓜果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 编辑:倪妮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