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院士伉俪 | 李兰娟 郑树森:科学长空共辉映

2018-08-14 22:28

来源:掌上绍兴原创


李兰娟和丈夫郑树森是国内少有的院士夫妻,一位是传染病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一位是多器官联合移植事业的开拓者。两人曾协作攻关,让重症肝病肝移植患者的生存几率大幅提高。在医学研究领域,他们的名字交相辉映。在这对院士夫妇的情感世界里,不仅有爱,还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郑树森,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


“”虽然一年只有大年三十做一顿饭,但我从没怪罪过。无论多晚,我都会等她一起回家。”


A


院士夫妇的“琴瑟和鸣”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领衔,联合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李兰娟是传染病学领域的领军人物,郑树森是多器官联合移植事业的开拓者,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的同时,两位院士也曾协作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几十年前,浙大一院的郑树森院士从香港回来开展肝移植手术,李兰娟院士带领团队开始进行人工肝研究,他们当时可能不会想到:利用人工肝技术,将重症肝病肝移植患者5年生存几率提高到80%以上,从而挽救了许多因肝衰竭濒临绝境的人们。


那时两人的工作状态,只能用“马不停蹄”来形容,用李兰娟自己的话来说:“经常是他在台上做手术,我在实验室讨论问题,弄到半夜一两点是常事。”


每天上午8点准时到达医院,深夜一两点钟回家,是这对院士夫妇的常态。在今年来绍参加发展大会时,李兰娟曾透露,虽然在同一家医院工作,但两人一天中唯一的交流时间就是起床后到抵达医院前的这一点点时间。“早餐是我们俩一天中唯一在一起吃的一顿饭”,李兰娟说,即便这样,他们也很少讨论家庭琐事,更多的话题是围绕类似“有个病人病情危重,我今天要给他做器官移植”“下午有个学术报告要发言,我中午飞机去北京”的内容展开。


因为研究主业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医院,夫妻俩有时也通过电话联系。遇到人工肝技术仍然无法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李兰娟会把病人转给郑树森,请他考虑肝移植;而郑树森在收治一些重症肝病患者时,也会根据病情推荐他们先去尝试人工肝治疗,“肝移植毕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夫妻间的转诊常常让病人觉得很幸运,因为“一下子有两位院士给自己看病”。


夜以继日的忙碌终有回报,由两位院士共同领衔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一等奖。


B


恩爱夫妻的平凡幸福


“李兰娟院士常来绍兴,一直热心家乡事业……她和丈夫郑树森院士还为我市捐赠了不少书籍,都被收藏在绍兴市科技馆的展厅内……”谈起李兰娟这位“绍兴女儿”,市科协的工作人员打开了话匣子。


李兰娟郑树森夫妇多次来绍兴,几乎都是各忙各的,在负责接待的市科协工作人员眼中,这对夫妇从没有一同游山玩水的闲心,也少有一些夫妇相处时的浪漫温情。然而在此前一次媒体采访中,这对院士夫妇也曾透露过彼此生活中的平凡幸福。


工作之余,李兰娟的最大爱好是看电影、看越剧,可结婚40多年了,她却从未去电影院看过一场电影。先生喜欢婺剧,于是,婺剧就成了她最大的爱好。“只要有时间,我都尽可能陪他去看,虽然几乎每次都会迟到。”


对于丈夫郑树森,李兰娟不吝赞美之词。“他的手很巧,技术精湛,是外科的一把刀;关键时刻比较有思路,对医院的管理也很放手;他还很有爱心,因为自己出生清寒,遇到家境贫困的重病患者,他常常自掏腰包,还想尽办法为患者减免医药费……”


当然,在李兰娟看来,先生也有缺点:常常找不到家中的东西,炒青菜不放油只放水、下锅的时候也不等水开……虽然有时也拿这些开玩笑,但她从不真的介意。


对于妻子李兰娟,郑树森也满是赞誉:虽然称不上贤妻良母,一年只在大年三十做一顿饭,在家里几乎不做家务,整天把心思扑在工作上,他却从来没有怪罪过。“我们几乎从不吵架”,郑树森说,晚上工作到再晚,他也会等妻子一起回家。


当被问到夫妻之间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时,李兰娟曾不假思索地回答:“志同道合、互相关心;彼此支持、相互理解。”


C


绍兴乡贤的桑梓情深


1947年,李兰娟出生在绍兴柯桥区夏履桥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她自幼喜欢读书,从家乡的赤脚医生一路奋斗取得今天的成就,对家乡一直有放不下的牵念。


去年年末,我市成立了“绍兴市院士咨询委员会”,李兰娟和郑树森夫妇的名字在列。今年年初,市科协向院士夫妇送去院士咨询委员会的聘书时,受到两位院士热情的接待。


“两位身体都很康健,依然忙碌在工作一线。”市科协工作人员介绍,绍兴首届发展大会在今年6月举办时,也请到了李兰娟院士出席,因为忙,她那天很晚才抵达会场,但对于家乡的各种事务,他们一直很关心。


早在2008年,我市首届院士专家绍兴行活动中,就邀请到李兰娟和郑树森夫妇,此后他们几乎每年都参与这一活动。


2010年,绍兴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刚刚起步,发挥绍兴籍院士的名士效应,让高端智力服务地方经济成为全省科协系统的重要内容。作为家乡人,时任浙江省科协主席的李兰娟与绍兴市第六医院一拍即合,很快成立了市区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我是绍兴的女儿,为家乡作贡献是我应尽的义务。”在签约仪式上,李兰娟袒露心声。


不久,丈夫郑树森也与绍兴第二医院签下了合作协议。“夫妻院士”共建的两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一时传为佳话。


■新闻链接


这两对院士夫妻与绍兴也颇有渊源


据市科协工作人员介绍,国内18对院士夫妇中,除了“绍兴女儿”李兰娟和郑树森夫妇,还有两位女院士嫁了“绍兴儿子”。


出生于绍兴的钱三强是中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之子,也是赫赫有名的核物理学家、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其夫人何泽慧也是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两人一起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另一位是出生于绍兴上虞区的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徐光宪,与夫人高小霞相濡以沫五十余载,事业比翼齐飞,1980年,两人一起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三强、何泽慧夫妇)


(徐光宪、高小霞夫妇)


绍兴晚报-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干政 实习生 娄语欣 撰文并综合新华社报道整理(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编辑:王丽丽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