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诸暨市枫桥三贤馆开馆。“三贤”,即王冕、杨维桢、陈洪绶三位活跃在元明时期的著名文人。其中,王冕以墨梅画独步画坛,杨维桢被称为“元末诗坛领袖”,陈洪绶工诗善画,三人对后世诗书画艺术均有重要影响。
此次开馆的枫桥三贤馆,集学术研究、美育传播于一体,全方位展示“枫桥三贤”的艺术成就,是诸暨市文化传播、文脉赓续的重要阵地,旨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地推动诸暨文旅共融、双向奔赴。
全景呈现“枫桥三贤”
枫桥镇钟瑛路58号,枫桥三贤馆坐落于此,总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由4个场馆、1个广场组成。4个场馆设有主展馆、游客接待大厅、休闲书咖、文创产品展示区域、“中国美术学院美育实践基地”、“荣宝斋画院写生创作教学培训中心(浙江)”等。
走进主展馆,“大哉丹青——中国文化史上的枫桥三贤”常设展气势恢宏,陈列了王冕、杨维桢、陈洪绶三位先贤的诗文、书画作品等展品,并辅以数字光影、沉浸式场景等现代技术,全景式再现三贤的艺术成就与人格风范。
东晋年间,绍兴兰亭诞生了中国书法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兰亭集序》。邻近兰亭的枫桥,则在元明时期出过三位彪炳青史的文艺大师——王冕、杨维桢、陈洪绶。
元代王冕生于农家,好读书,志向高远。他曾壮游名山大川,结交一时俊杰,归来不求干禄,以卖画为生。他画的梅花,名播遐迩,无论疏枝浅蕊,还是繁花似锦,皆清婉秀逸,意境深远。他的诗才为画名所掩,但后世评其诗格为“高视阔步,落落独行”。他以花乳石治印,堪称文人篆刻鼻祖。当他用遒劲的小楷在墨梅图旁题下“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钤上亲手镌刻的印章,中国文人的“三绝”得以拓展,“四绝”传统由此开启。
元末明初,杨维祯成长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32岁进士登科。他曾为官,但仕途多舛。他在戏曲、小说、诗赋、书画、音乐方面皆有精深的造诣,并以横绝一世之才,主持东南风雅数十年。其诗“务造恢奇,无复旧格”,形成了“铁崖诗派”;其书纵横恣肆,诡谲离奇,在元末书坛横空出世。他在当时的士林有着登高一呼的巨大号召力,追随者众。在元末环太湖流域的“玉山雅集”中,他是主盟者与精神领袖,因其凝聚力,这一雅集规模既大,历时亦久,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雅集之一。
明代陈洪绶祖上为官宦,家学渊源,自少熟读儒家经典、诗文,曾拜大儒刘宗周为师,但科场失意,屡试不第。他的一生,大部分在晚明度过,目睹浮世繁华;晚年遭逢明亡,亲历兵戈离乱。他在幼年便崭露出卓越的艺术才华,中年赴京师,召为中书舍人,得观内府收藏,艺事更臻化境。他的绘画,无论人物、花鸟、山水,皆能与古为新,最能为丰富多元、争奇斗艳的晚明文化代言。他和徽州刻工合作的版画,也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三位诸暨名贤,皆为饱学之士,又都具有独立人格,不随世俯仰;为文为艺皆能突破藩篱,创造出奇特的形式语言,引领了一代风骚。斗转星移,数百年后文化语境变迁,他们的文艺成就仅为学界所熟悉,一般民众则已感陌生。然而,王冕的墨梅、杨维桢的行草、陈洪绶的花鸟人物画,在今天依旧有着无数的追随者,洋溢着历久弥新的魅力。”知名艺术史学者白谦慎这样认为。
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
枫桥自北宋大观二年(1108)置镇,900多年来基本是一个县级以下的行政区。这样一个镇在元初至明末300多年间出了三位全国知名、至今堪称一流的人物,是枫桥珍贵的历史遗产和重要的文化资源。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认为,三贤值得建专馆纪念,首先是因为他们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都是杰出的画家、书法家、艺术家、诗人、学者,他们留下的作品和遗物都是艺术瑰宝、文化遗产,已为众多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和收藏家所珍藏。用数字化方式将它们集中展示,更易为公众所了解和感受。在三贤的故乡借助现代数字技术,高精度欣赏他们的作品,会有特殊的亲和感,更能感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与此同时,三贤留给我们的还有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他们无论隐居还是出仕,在籍还是流寓,对艺术还是人生,交流士林还是乡人相处,都保持着高尚的道义、纯洁的心灵、恬静的意趣、真诚的交流、平凡的生活、理性的处置,不仅是近千年来绍兴人、枫桥人仰止的高山,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堪为景行的典范。三贤的艺术成就出于他们特殊的天赋和奉献,常人可望不可即,无法追踪仿效,更难超越。但三贤的贤却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乡土民间,与今天的价值观念相融相通,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习仿效,从寻常做起,积点滴而成就。
作为枫桥古镇文旅产业布局的重要项目,三贤馆以“传承历史文脉、活化文化资源”为宗旨,集学术研究、美育传播于一体。
“‘枫桥三贤’既是诸暨的文化符号之一,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生动缩影。”枫桥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枫桥三贤馆的建设不仅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也有助于推动古镇有机更新,全面提升“枫桥”品牌知名度和文化辨识度。
与诸暨人文地标交相辉映
王冕在《墨梅图》中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集中地表现了中国绘画的精髓,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对中国绘画的内容、形式和作用进行了高度概括和说明。由荣宝斋画院策划的“墨韵千年 梅骨新章”中国画名家梅花主题作品展在枫桥三贤馆同期开幕。
本次展览以弘扬梅花精神为题,艺术家们通过水墨丹青与先贤对话,百余幅作品或写意酣畅,或工笔精微,既是对王冕艺术精神的当代诠释,更是新时代文人画发展的创新实践。“自策展之初,我们便以打造文化标杆为宗旨,历经两个月的精心筹备,终将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完美呈现。”荣宝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说,枫桥三贤馆不仅是重要的文化地标,更应成为全国文人画艺术交流的核心平台。
“枫桥三贤馆的落成将进一步激活枫桥古镇的文旅资源——它与枫桥经验陈列馆、西施故里等人文地标交相辉映,与五泄山水、香榧林海等自然景观互为补充。”诸暨市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历史文化探秘+现代治理体验+生态休闲度假”的立体旅游矩阵,在为游客提供更有深度的旅行体验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据了解,未来枫桥三贤馆将定期开展主题画展、书法大赛、研学体验等活动,并联动山下湖珍珠产业、枫桥香榧等特色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新模式,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