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向“新”开赛道 焕发新活力

2025-05-03 07:29

来源:

“一棵茶树”直播团队。

钱欣玥创立真丝非遗文创公司。

大学生创业团队自主研发AI视觉技术。

在柯桥,传统职业的转型升级正催生出一批“新职人”——他们或是助农直播团队,让柯桥土特产乘上直播电商快车;或是文创设计师,用创意撬动传统产业升级;又或是视觉AI工程师,让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安防”……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纺织之都”的职业版图。

全媒体记者 何晨怡 文/摄

“一棵茶树”直播团队

在茶香中逐梦前行

“这款明前龙井采摘自钱塘区,是最早的一批新茶,和普通龙井茶不一样的是,它闻起来有淡淡的花香味……”近日,在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茶文化学院组建的“一棵茶树”直播间,大三学生黄未正对着镜头熟练推介。

“学生从怯场到控场的成长远超预期。”该团队导师曹宇宁说,“茶叶品类的直播需要专业知识打基础,只有学这个专业的学生才能胜任,就我自己也是一边摸索一边直播,学生进步非常快,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一棵茶树”直播团队成员均为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青春洋溢、充满活力,怀揣着对茶文化的热爱与执着汇聚于此。团队配置精良,有一个中控、两个主播、两个短视频制作和一个直播助理。主播黄未初入浙江树人学院时对茶文化还知之甚少。在茶文化学院一年的学习时光里,她被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吸引,毅然放弃了转专业的机会。“我的家乡是龙泉,那里盛产青瓷,也生产茶杯、茶壶。我家后山有一片野茶树,每年春季奶奶都会自己采摘并炒制茶叶,因此我对茶文化也产生了浓厚兴趣。”黄未表示,直播期间,她多次跟随团队前往位于杭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学习,在茶园里亲身体验采茶的乐趣,在制茶车间认真学习每一道工序。“我的目标是从事茶文化相关的职业,比如茶艺师,我参与直播也是为以后积累经验。”黄未说。

目前,“一棵茶树”直播间稳定在线人数达200多人,团队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黄未提出在直播内容中加入茶艺展示,这一创新之举吸引了众多用户的目光,直播收益也颇为可观。茶艺展示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茶文化的独特韵味,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团队对茶文化的用心传承。

前不久,浙江树人学院和兰亭街道里木栅村共建茶山集社,签订党建合作协议,依托党建联建,双方将合力发展特色茶业、乡村旅游、电商经济等。“这样有望拓展更多领域,未来我们将产、学、研真正结合起来,创新推出更多深加工茶叶产品,把‘一棵茶树’长久地做下去。”曹宇宁表示。

大二女生创立真丝非遗文创公司

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我从小就有一个创业梦想。”见到钱欣玥时,这位清纯美丽的女孩眼里有一份坚定的信念。在她的朋友圈,放满了精致的绒花胸针照片——银杏舒展、兰草摇曳,每一件作品都流淌着江南丝绸的柔光。从小有创业头脑的她,在高考后的暑假里,和朋友顶着烈日摆摊,卖清补凉、榨西瓜汁,“虽然辛苦,但看到顾客喜欢,就觉得值了。”钱欣玥说。

如今,她已是绍兴柯桥朝丝暮想蚕丝绸缎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其品牌“苏丝语”凭借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让传统丝绸文化焕发出新生机。

2023年,刚上大一的钱欣玥注册公司,入驻柯桥区创业孵化基地。她选择以“非遗绒花技艺”为核心,推出“十二花神”系列发簪——银杏象征坚韧,兰花寓意高洁,真丝与珐琅掐丝的结合既轻便又充满文化韵味。首批发售的400件产品迅速售罄,验证了市场对“文化+实用”文创的渴求。

为扩大影响力,她和团队熬夜直播。“从深夜12点到次日凌晨5点,我们轮班直播。”钱欣玥回忆,当首单来自马来西亚留学生的订单成交时,团队欢呼雀跃。线上粉丝破千后,她又转战线下,春节期间摆摊推广,单日销售额突破万元;为杨汛桥政府部门定制紫薇花伴手礼盒,拿下2万元订单;与杭州上城区妇联合作开发绒花胸针,进一步打开政企市场……

眼下,钱欣玥正筹划更宏大的蓝图:以“非遗课堂+轻创业”模式继续发展公司。“很多人对丝绸文化感兴趣,但缺乏学习渠道,我计划先在校园开设绒花制作课,为学生提供副业培训,学员的作品通过公司进行销售,既能扩大产能,又能帮他们增收。”钱欣玥说。未来,她还希望联动乡村手艺人,打造“非遗传承共同体”。

平均年龄不超22岁的创业团队

以技术创新引领智能安防

有这样一支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们来自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平均年龄不超过22岁,通过自主研发的AI视觉技术,试图解决一个行业难题——如何让景区安全监控从“事后追溯”变为“主动预警”。团队创始人吴崧航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很简单,用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技术,防止游客跌落悬崖等悲剧发生。”

吴崧航的创业想法源于一则景区游客坠落事故,他注意到传统监控系统普遍存在滞后性,“等意外发生再调录像,损失已经无法挽回。”他说,“如果用深度学习算法结合边缘计算,是否能打造一套实时预警系统呢?”这个念头成为吴崧航创业的起点。2022年,他组建团队,注册浙江锦曦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技术攻关。

从0到1的研发过程充满艰辛,团队面临两大难题:缺乏景区地形视频数据,以及训练算法所需的高额算力成本。“我们当时连GPU集群的租赁费都难以承担。”吴崧航回忆道。为解决“数据荒”,团队用无人机在多个景区采集不同时段、天气的场景视频,构建专属数据集。与此同时,他们成功申请到学校创业基金。“这笔钱让我们租用了必要的算力设备,挺过了最难的阶段。”

正是这份坚持与创新,让吴崧航的团队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围绕“极简部署”与“边缘计算”开发了两项核心技术,并获得了著作权认证:《智慧园区安防可视化管理平台》和《智慧视觉图像处理应用系统》,大大降低了视频流处理所需算力,适配大多数监控设备。

“许多景区预算有限,我们的技术让他们用原有设备就能升级系统。”吴崧航说,在测试中,系统成功识别出游客靠近悬崖边缘的行为,并实时触发警报。

接下来,团队计划将技术拓展至无人机等终端,并打造开放式AI安全平台。吴崧航表示:“安全不该是奢侈品,我们希望用技术让它变得更普惠。”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