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秘方”面临传承保护之惑

2025-03-20 16:48

来源:

“现在急慢惊风的患者少了,但疳积类的还很多,主要是吃出来的脾胃病。”陈幼生说,传承发展中,陈氏儿科在他这一辈还在不断发扬光大。他的父亲,当时一度被称为“斗门惊郎中”,他的哥哥、堂兄弟已经在澳大利亚、上海等地发展,均在祖传内儿科行医。尤其是他哥哥正在运用的治疗手段,已成为陈氏医学的重要标志。

而陈医生,虽然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斗门,但深厚的家族背景还是为他的中医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年前,一位杭州的五六岁小朋友因为疳积病,呈现人瘦、肚子大、眼睛凹陷等症状。其母亲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斗门找陈医生。没想到,几服药下去,加上挑治手段,病情马上好转。上海的一位小朋友长期感冒,辗转多家医院不见好,在陈医生处,几角钱的药粉,配以中药调理,疗效也马上出来了……这样的病人很多。在他的诊室,记者也见到了墙上密密麻麻的锦旗,有绍兴本地患者送来的,也有宁波、杭州等地寄来的。

“斗门惊郎中”名气这么大,身为传人的陈医生又为啥会从“儿科”转“全科”医生?陈医生坦言,很多年前,他也想过将父亲的诊疗手法惠及更多患者,但也遇到了祖传之方传承保护的困惑。陈医生说,他曾去相关部门咨询过,药方要备案就要公开全部配方,瘟丸膏散等祖传秘方的研制应用上受到了限制,最终全部改为“中医调理”了。“特别是膏药、药粉类,其实体质不一样、病情不一样、体重不一样,下的药量因人而异,不容易标准化出方。”陈医生说,现在只有银针经络穴位挑刺,他还会偶尔露一手。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