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上级部署和区委要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142”工作体系,奋力推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聚力打造“首位立区、幸福越城”更多区域实践范例,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省市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3%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能源环境任务。
聚力放大 优势,孜孜不倦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区
全域激发创新动能。对标落实“创新浙江”建设,积极构建国家高新区2.0版。强化鉴水科技城主阵地、主平台、主引擎,高起点建设杭州湾创新港,南片积极引进中外合作高水平理工类大学,北片加快建设绍芯实验室。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以上领军人才20名,争创国家级教科人改革试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
全链做强特色产业。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夺“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壮大科技服务、数字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争创省级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全面推进总投300亿元的长三角数实融合强链园项目,争创国家模拟芯片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功率半导体产业创新中心。实施“512”全域低空新基建、首台套讯导监等一批全国率先的低空“硬建设”“软平台”,启动建设三大产业园,积极发展一批全国一流的应用场景,建设全国功能最全的低空经济综合培训基地,投用全国规模最大的无人机4S交付中心,承办全省低空经济现场会,朝着市委市政府赋予“推动越城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先行区”目标大踏步前进。加快建设稽山片区千亩复合型产业园,集成打造产业服务“一中心三平台”,争创国家级高端医疗装备应用基地。实施黄酒产业传承创新等重点项目,力争黄酒企业营收突破20亿元。迭代完善“1+9+X”政策体系,更好让企业得实惠、让发展提质效。
全面做强项目支撑。接续实施一批跨区域跨领域跨周期的牵引性标志性项目。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一揽子政策,更大力度争取“两重”、“两新”、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各类要素份额占全市比重确保1/7以上。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新评定AA+国企2家。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50亿元以上项目6个。
着力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发挥“一河”牵引作用,滚动推进“河城共生”项目,带动“五大片区”全面绽放。发挥集成电路小镇大平台作用,推动“万亩千亿”新平台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度考核全省排名保二争一。发挥鉴水科技城主平台作用,实现窑湾江东西南北全面贯通,进一步擦亮教科人、低空经济、土地综合整治三张“金名片”。发挥绍兴古城、黄酒小镇、会稽山度假区三个新平台作用,提速建设全省文旅融合发展高地。打造国土空间“全区一张网”,实现筹措指标3000亩、做地管地3000亩、出地供地4000亩。
着力打开城市发展空间。建设运营绍兴融杭数字贸易港,统筹外贸、外资、外经、外事、外联、外宣,每年新增外贸出口贡献50亿元、企业入园500家、人才落户5000人,打造全省最大的跨境电商园区、全市最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引流区。实施杭绍甬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综合枢纽项目,建设辐射长三角、贯通杭州湾的联运中枢。加快104国道东蒿线、大禹路西延段智慧快速路、会稽南路等建设,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等工程,加快朝着“公、铁、水、轨、空”立体城市迈进。
着力提升城市内涵品质。迭代清洁城市“410行动”,净化提质人行道10万平方米。启动“3321”能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网络城乡全覆盖。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确保县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比例持续保持100%、再夺“大禹鼎”。健全水、气、土、固、噪治理体系,创成四星级“无废城市”。
做深做透“强城”文章。培育壮大首发经济、夜间经济、演艺经济,打造甜蜜经济省级试点,组织“越”系列消费活动不少于100场,争创国家级商业领跑区。打造一批“好房子”示范样板,更新改造老旧预制板楼房小区20万平方米左右,完成拆改160万平方米左右。
做深做透“兴村”文章。建设“和美越乡”共富片区1个,力争经营性收入6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60%以上。打造“越韵农臻”区域公用品牌,完成黄酒专用糯稻生产示范基地建设4000亩,培育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家,新增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支持富盛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500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
做深做透“融合”文章。加快打造覆盖城乡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5以下,保持全省前列。完成凤林小学、富盛中学等4所学校新建改建,新增优质学位4500个以上。提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二期)等项目,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院一特色”。全市率先建成区级综合养老服务监管平台,加快凤凰山高品质养老院等建设,推进老年食堂(社区食堂)助餐服务扩面提质,构建“15分钟助餐服务圈”,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基本形成。完善“141”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全省首个低空110、119、120集成勤务,加强经济金融、房地产等行业风险防控,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99%以上。
厚植文化根基。推进“仓桥经验”提质扩面十大行动,启动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实施学士坊等传统民居区微改造。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系统加强稽中遗址、亭山遗址解码阐释,进一步打响古越文化、宋韵文化、黄酒文化等经典品牌。
深化文旅融合。开工建设绍兴东方文化谷项目,加快推进儿童公园改造提升、滨水湾酒店等重点项目。全面开通“3+X”水上游线,优化提升“三个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创新打造“水陆空”文旅矩阵。持续擦亮“古城四季”、黄酒博览会等IP,谋划实施若干条研学精品游线,确保全域旅游、过夜游人次分别增长10%、15%以上。推动黄酒小镇创成4A级景区,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国字号”创建进入培育名单。
涵养人文气质。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160个以上,组织各类文化下基层活动400场以上。深耕“越城好人”品牌,实施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留商是最好的招商、护企是最好的发展”,更加重视本土企业,更加重视传统产业。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最大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保障企业在合规下健康发展。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