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孟令建,绍兴市一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越城区行政中心食堂项目厨师长,1990年至今,一直从事烹饪工作。从学徒到高级技师,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见证不平凡。工作至今,获个人先进10余次,2023年获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颁发的“服务之星”称号。2024年获评“越城工匠”。
孟令建在切菜。
起锅、烧油,鱼头下锅,小火少油,放入生姜、老酒,倒入开水,等锅内沸腾……11时40分,一禾餐饮有限公司食堂经理孟令建准时上灶,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热气腾腾的雪菜鱼头汤随即出锅,色泽金黄、香味浓郁。
孟令建,中国烹饪大师。1969年出生的他,耕耘餐饮业34载,凭借勤勉实践和刻苦钻研,练就过硬本领。近日,记者专程采访这位业界佼佼者,见识了他的手艺,也走进了他的烹饪人生。
笔记本是他的宝典
每天早晨6点钟到岗,6点半前检查完厨房设施设备,配备好早餐食材……4年前,孟令建所在公司承接了越城区行政中心食堂项目,担任项目总负责人的他,对早起到岗习以为常,“肯定要第一个到,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头戴高高厨师帽、身穿素白厨师服,笑起来和蔼可亲,今年56岁的孟令建,已跟“菜”打了半辈子交道。说起厨师这个职业,他却坦言:“做厨师,是为了‘有得吃’。”出生在灵芝街道的他,父母务农,家中还有弟妹。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颠勺做菜,成为孟令建心中“不缺吃”的象征。青年时,他毅然选择学厨艺,到浙江供销技工学校(今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就读。
“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在苏州大学食堂。刚从学校出来,连灶都不能上,只能切菜、上菜。”1990年,孟令建正式参加工作,从切菜工做起,跟在老师傅后面学艺,“师傅做菜,我就在旁边看,食材先后、调料配比、火候大小都是影响菜品的重要因素,我边看边记,下班后还照着师傅的样子偷偷练习。”
孟令建做的拿手菜香煎银鳕鱼。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孟令建厨艺精进路上的“法宝”。他向记者展示了保存下来的一叠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着各道菜所需食材、烹饪步骤等,还有不少细节标注。例如,“三黄鸡焗生蚝,鸡切块,先煎一下、煎黄”“醉竹节虾,竹节虾煮熟,用醉蟹卤浸,加入柠檬片”。
菜做得多了,笔记上的内容早已被搬进脑子里,每报上一道菜名,孟令建总能将具体做法、注意事项等细细说来。这样的熟练,得益于数十年工作经验的积淀。离开苏州大学后,孟令建回到家乡,先后在绍兴平绒总厂、秦望大酒店、鑫洲海湾大酒店、中金豪生大酒店等单位工作,也曾带团队前往温州、上海创业。
在孟令建看来,进入星级酒店,是他厨艺突飞猛进的关键期,“从大锅饭转向小锅菜,开始有些不适应,色香味形要求更高,尤其是面对鲍鱼、海参、鱼翅等高端食材,会无从下手。”为寻求突破,他常在总厨身边,悉心请教,下班后也在家里钻研,大量阅读烹饪教材,“靠慢慢摸索,像海参勾芡时不能起泡,打芡时火要关掉,打好后再加热,都是在多次尝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刚进鑫洲海湾大酒店时,孟令建担任领班,没多久就从30多位厨师中脱颖而出,晋升为厨师长。他认为,勤奋、上进是一位厨师必不可少的品质,“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学习途径变多,我会在社交媒体上学做菜,也常去绍兴图书馆看书,家里买的烹饪书堆了几十本,要跟上大众变化的口味,不断进步。”
“私房菜”上推陈出新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越云购杯”绍兴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员工食堂烹饪比赛上,孟令建凭香煎银鳕鱼、文火小牛肉等菜品,获得佳绩。
鱼肉白嫩,配以橙子做底,芦笋点缀,加上秘制酱料,一道精致的香煎银鳕鱼就此完成,卖相颇为诱人。这道拿手菜,孟令建已经做了10多年,别看分量不多,难度却不小,“刮鱼鳞、鱼皮,去鱼骨,放调料腌制,腌制时长要恰到好处,煎的温度也要不偏不倚,油不能太多,不然鱼肉容易碎。此外,调料使用很讲究,用多种调料复合调配,还需要进口调料,每一步都到位,才能做出独特的味道。”
从新手小白到行业老师傅,孟令建在行业内名气日益响亮。一禾餐饮有限公司人事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绍兴厨师圈,孟师傅排得上号,公司以人才引进方式,聘他过来负责重要项目。”
主攻杭帮菜、绍兴菜的孟令建,红烧系列做得一绝。鲍鱼红烧肉、红烧大鳊鱼等菜品,让客人们赞不绝口,高峰时一天能在酒店卖出近百份。“每道红烧菜都有小技巧,像烧肉,大家都知道放茴香,但我会加点白芷豆蔻,烧出来更香,调料是很关键的。”孟令建分享着自己的“独门秘诀”。
作为在五星级酒店历练成长起来的大厨,孟令建的精湛厨艺不必多说,因此,常常有会所过来请他烧“私房菜”。避风塘焗大虾、砂锅焗芦笋鲍鱼、牛筋烧猪蹄……厚厚的一摞菜单上,记录着他做过的包厢菜,菜品繁多、各式各样,“有时候一天都排满了,来不及去做”。
“烧惯了私房菜之后,做菜越来越讲究。经常吃的菜大家都吃腻了,开始追求‘新奇特’,这就要求我们在食材方面、烹饪手法上多花心思,引入各地稀有的、新鲜的食材,根据季节变化营养搭配。”这些年,孟令建在“定制”菜品研究上颇有心得,经常推陈出新,熟练技艺、丰富烹饪手段,充分驾驭顾客多样化需求,也让他的口碑更加顶呱呱。
34年初心不变
2012中国(江苏)国际餐饮博览会暨第七届江苏省创新菜烹饪技术比赛特金奖,杭越海鲜第一届技能(炉台)比赛二等奖……从默默无闻的学徒,到独当一面的掌勺大厨,一项项荣誉,见证了孟令建的成长。
荣誉之外,也有失败与挫折。一次重大失误让孟令建记忆犹新,“当时,是准备喜宴菜品,做一道蒸螃蟹。把30桌螃蟹蒸熟后,又怕冷掉,就用热水焖了1个多小时,结果螃蟹里面都发黑了,自掏腰包赔了好多钱。”
吸取教训,收获掌声,扎根餐饮业34年,孟令建不再是当初那个为了“有得吃”的青葱少年,对技能水平有更高追求,以匠心对待每一份菜品,“没有热爱,很难坚持做下去”。
负责区行政中心食堂项目后,在“做好菜”的同时,“管好人”也成了孟令建的重点任务,为单位新进厨师做培训上岗工作,定期对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厨艺培训,他已带出徒弟10多位。陈宏在鑫洲海湾大酒店时,就拜孟令建为师,至今仍是同事,“刚拜师时,我跟师父一人一灶,他手把手教我,在关键环节都会给我指点。”陈宏表示,正是师父一路带领,让他不仅学会了做酱鸭等众多绍兴特色菜,还积极参加技能竞赛,将“绍兴金蓝领”收入囊中。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黎欣 文/摄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