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耶溪,如今叫作“平水江”,发源于峨嵋山茅秧岭。相传若耶溪有七十二条支流,自平水而北,会三十六溪之水,流经龙舌,汇于禹陵,然后分为两股,一股流入镜湖,一股入海,全长百里。
历史上大量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发生在这里。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苏轼、刘禹锡等著名诗人曾到此地游玩,也由此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王籍的“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更是将若耶溪动中有静的美景生动传神地表达出来了。
据说若耶溪是道教圣地,为七十二福地中第十七处。有一仙人曾到若耶溪历练,朝着对面的山射出一支箭。箭被反弹,机缘巧合下掉到溪中的一条船上。当时,郑弘正划着船,突然一支箭从天而降。看着金光闪闪的箭,郑弘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那时,他还没意识到这将是他的一段福缘。
箭的主人顺着感应前来寻找,看到郑弘,询问道:“年轻人,你有没有看到一支金箭呢?”郑弘老老实实地把刚刚捡到的箭递给他,举手投足间没有丝毫留恋。
那人见他态度诚恳,身姿挺拔,眉目间一派清朗,便对他心生好感,于是说:“你很诚实,我可以帮你完成一个愿望。”郑弘有灵性,知晓他来历不凡,当下也不含糊,直白道:“我希望若耶溪可以早上吹南风,傍晚吹北风,方便砍柴的时候来回运船。”那人听了郑弘的愿望,笑着点头同意了,然后飘然而去。
往后,溪上果然出现了这样的气候。人们把这股风命名为“郑公风”,也叫“樵风”,把这一段水路称为“樵风泾”。这些在《会稽记》和《夜航船》中均有记载。
这一风向的形成并非没有依据。东汉水利家马臻到会稽郡担任太守,当时正遇上山洪暴发,百姓的良田房屋被毁坏,民不聊生。他决心治理,反复勘测并充分利用水利知识,引导当地人民建成了防洪水库——回涌湖。水库的建成使“朝南风,暮北风”的气候更加突出,当地水运更为便利。
若耶溪蕴含了古越悠久的历史,吸聚了江南山水的灵气,更孕育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相传越国美女西施曾在若耶溪采莲。美人身姿窈窕,动作轻盈,嘴角的笑意竟比溪中的莲花还美上三分。也不知是若耶溪为美人平添了几分灵气,还是美人丰富了画卷。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