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柯桥步行街,有杂七杂八的各式店铺:黄金店、诊所、小超市、水果店、理发店。不知什么时候,林林总总的小店中,多了一家新疆人开的烧饼店。
多了一家烧饼店,按说也没有什么稀奇。稀奇的是,自从这家新疆烧饼店开业起,烘烧饼炉子边总围着一群人,有时还会排起队。一开始,门前挂着买一赠一的红条幅,我以为,之所以总有那么多人排队,不过是因为便宜。几天过后,那红条幅摘掉了,依然有人在烘烤炉前排着队,不知是这家的烧饼有魔力,价位低,还是有绝妙的美味?问其价目,最便宜也是最经典的油酥烧饼5块钱一个,价位确实不高,但要说有多么便宜,与周边烧饼店同等量的四五元钱一个比起来也便宜不到那里去。那一定是美味吸引了这么多顾客?我实在想不通,再美味也不过是个新疆烧饼。
一个周末的下午,又路过那家新疆烧饼小店。距晚饭时间还早,见只有两三个人等候烧饼出炉,我便也加入买家的队伍,看这烧饼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烘烤炉前有两个人在忙活,一老一少,都穿着民族服饰。两人分工明确,年轻者负责揉面、做坯,年长者负责把坯一个一个地放进火炉里烘烤。店铺也很简单,一条长板桌做工作台,一个一米多高烘烤饼的专用炉子,一只放烧饼的箩筐。烘烤饼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很快,又有十几人在排队了。无意中,发现排在我前面的那个中年妇女还带着自制的馅来加工烧饼。后面排队的渐渐开始有人抱怨,为什么不多个炉子?老人家动作为什么不能快一点儿?
年长者不为顾客的建议而心动,烘烤饼的动作、时间并没有因为人多而改变。依然不紧不慢、不愠不火地把做好的坯用力地摔在炉壁面上。然后,随时检查着烘炉里的烧饼,根据烘需要变换不同的位置,再把烤好的烧饼拿出来放到桌上的箩筐里,一个、两个、三个……足有十几个。烤出来的烧饼,每一个几乎都是相同的颜色。
因为懒得再等,我只买了箩筐里刚剩下的两个油酥烧饼就离开了。回家仔细端详,做法跟平时街边小摊的烤烧饼很相似,圆形,外表有一层芝麻,也是纯面粉的,两面相似,便是没有正反面之分。烧饼外部有些干焦,呈琥珀色,随手撕开,香气扑鼻而来。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是盐和胡椒粉,外焦内柔。揭开外面烤得硬硬的壳,内芯竟是如此柔软,却韧性十足,吃时必须口咬手撕,富弹性。每一层都是足足的入味,让人惊奇的口感。不过是个普通的油酥烧饼而已,却是以前吃烧饼没有过的浓香味道!
终于明白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执着地等待了。那就是这一家的新疆烧饼,是用心思花时间在做烧饼,不因生意好而偷工减料;烤饼制作的精细,用料之讲究,烘烤时间的掌握,每一个步骤都做得那么到位,把每一个普通的烧饼做成了精品。加上可以让人自带馅来加工的灵活经营方式,吸引着周边的顾客。
那口感绵软的内馅,那飘香的味道,那久久不散的情怀,这就是新疆烧饼留给我的记忆。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