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剧猴戏,经典永流传

2024-11-27 08:09

来源:

绍剧猴戏里程碑式剧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历经大半个世纪,久演不衰,光芒熠熠。今年11月17日是毛泽东同志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题诗63周年纪念日。今年还是绍剧猴戏的开创者、绍剧一代宗师、该剧第一代主演六龄童诞辰100周年。

毛泽东题诗。

日前,“纪念毛泽东同志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题诗63周年暨六龄童诞辰100周年活动”在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举行。为此我们回顾这个经典剧目,向经典致敬,向名家致敬。

戏曲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海报。

绍剧猴戏“金名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浙江三大剧种之一,绍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豪放的表演见长。20世纪40年代,由绍剧宗师六龄童(章宗义)主演的36本连台本戏《西游记》亮相上海老闸大戏楼,猴戏一举成名,原本为营生而设计的戏,打开了绍剧猴戏的大门。

20世纪60年代,由六龄童、七龄童主演的戏曲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映,在全国引起轰动,观众排队抢票,影院日夜连映,盛况空前。该片不仅斩获第二届百花奖最佳戏曲片,还火到了海外,在72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凭借降妖除魔的英雄形象,绍剧猴戏开始家喻户晓,享誉天下。

电影还在全国热映,浙江绍剧团就于1961年10月6日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舞台版第二次进京演出。剧团在北京工人俱乐部演出,天天座无虚席,轰动北京。10月10日,经周恩来总理推荐,剧团应邀进入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董必武、刘少奇等前来观剧,他们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演出都很满意,并给予较高的评价。

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已多次看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对该剧已很熟悉,趁剧团在京期间,他邀请剧团为科学院专场演出,并设宴招待剧团同志。郭老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剧感受颇深,为表内心之感慨,遂于10月25日挥毫为该剧题写《七律·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不久,毛主席看到郭沫若同志的诗后,于11月17日,欣然命笔,题写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域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原文里为“只为”,公开发表时作者改为“只缘”)。

自毛主席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题诗后,一时间,绍剧猴戏名声大振,成为绍兴、浙江乃至中国戏曲的一张“金名片”。

绍剧一代宗师

绍剧猴戏,是千锤百炼中形成的艺术结晶。六龄童饰演的孙悟空,其表演与众不同、别具一格,集绍剧、京剧、昆曲艺术之精粹,融人、神、猴表演于一炉,博采众长,大胆创新,自辟蹊径,独创一派,为剧界所瞩目,“武戏文演”为其重要特点。他的表演虽尚有跌、打、翻、扑及手上功夫,但其更注重人物的感情,不纯粹卖弄技巧,讲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第一场,孙悟空上场,先是环顾四周,额手远眺,凭着自己的“火眼金睛”和敏锐的嗅觉,注视周边的一草一木,然后挥动金箍棒,扫清沿途的荆棘野藤,为师父开路,他边走边舞棍,是以探山为内容来设计的,从中亮出几个猴相,显露其猴子的本色,也表现其乐观、勇敢的性格。

其中,六龄童表演的“三打”堪称一绝,真正凸显出了美猴王之“美”。在“一打”中,六龄童借助于神猴的“火眼金睛”和敏锐的嗅觉,以表现孙悟空善识妖魔的本领。当他背着结满鲜桃的桃枝纵身上场,一见化作送斋村姑的白骨精,面面相觑,成斗鸡式的对峙,双眼圆睁,立即显出十分警觉的神情,同时连连闻嗅,断定这村姑是妖怪的化身,便大喝一声:“啊!妖怪找打!”旋即与村姑作“双翻身”,举臂落棒,一下将妖怪变的村姑打死。这一棒既轻快又利落,难度不大,因为这里既没有唐僧的压力,又没有师弟的干扰,乃是轻而易举的一棒,演活了“巧打”。

“二打”中,六龄童巧中取美,演得十分精巧玲珑。他一上场,见白骨精化作老妪模样,二次前来骗取唐僧,即从背后略一嗅认,便伸手点点。当老妪正想拉走唐僧时,悟空就一把撂开唐僧,用自己的手代替师傅的手,任其拖拽。等老妪回过头来,就高声喊道:“妖怪!”立刻反过来一把将她抓住,正欲举棒,却被八戒拖住,而唐僧也从旁相护,不让悟空动手。这时,悟空真是又恨又气又急。六龄童表演时,用一手揉衣,双眼盯住妖怪,以烘托孙悟空当时的复杂情绪。这样僵持了一会,他又走了一个倒半圆场,一脚踢开八戒,一个“漫头”躲过唐僧的阻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准老妪当头一棒,把她打死。不料妖魔再次逃遁,唐僧是非不明,横加指责;八戒幸灾乐祸,洋洋自得,这时,悟空只得认真向师父解释,还抽身朝八戒踢去一脚。在严肃的气氛中露出悟空风趣诙谐的性格。这一连串小动作,做功细腻,并不俗气,使人看出悟空的机灵,表演极为生动。如此演法比较戏谑风趣,既在形式上避免了与“一打”的雷同,而且也显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与神通广大。

“三打”是全剧的高潮,六龄童则把孙悟空演得威武如神,美中有威,威而且美,一动一静,气宇不凡。当他一遇到第三次变化为老丈的妖魔,开口便大叫一声:“妖怪!”同时运用瞪眼、露牙、手戳等一系列动作,表现悟空怒不可遏的情状。紧接着悟空突踢老丈,口唱“不由俺咬牙切齿怒火升”,一字一顿,斩钉截铁。他手中的棍棒也抖动了起来,以示他愤怒到了极点。谁知人妖不分的唐僧却念起紧箍咒语,悟空无法抗拒,他一边右手微微抖动去抚摸头部,双脚轮番踏动,一边咬紧牙关,两眼射出恼怒挣扎的目光,然后用双手猛地抓住金箍棒,浑身猛烈地抖动;只是在终究支撑不住时,才终于挺身而起,高唱:“你就是咒死徒儿,我……也不饶这妖怪的命!”唱毕作一个高亮相,与老丈对面“双翻身”,狠打妖怪后才“抢背”倒地。这中间他还用了三个“乌龙绞柱”,集中表达了孙悟空不屈不挠的个性,既“威”且“美”。所谓“威”,就是观众从他身上看到的不可抗拒的神奇之力;所谓“美”,即是他的一招一式俱见功力,纯出自然。

这样,猴的本色、神的段位、人的真实集于一身,一个又灵、又神、又可钦可敬的猴王形象怎能不跃然而出、隽永灵动呢?从演出效果、六龄童“猴戏”表演自成一体的理念看,说他是“南猴王”,他当之无愧。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茹晨鸿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