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周恩来:初心如炬照征程

2024-10-22 15:18

来源: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

1937年,周恩来(左)、毛泽东(右)在陕北。

长征时期的周恩来。

金秋十月,绍兴古城,周恩来纪念广场上,前来留影的游客络绎不绝,一旁的红色主题展览将参观者带回90年前那次远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6万名将士,星夜渡河,坚毅出征。周恩来是由共产国际批准成立的中共中央“三人团”领导成员之一,是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策划者和指挥者之一,对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伟大远征 发挥重要历史作用

周恩来早年留学日本、法国,任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大革命时期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南昌起义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后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身份出任红军总政治委员,并直接领导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特殊经历和资历使周恩来在党内军中具有重要地位,享有崇高威望,这是他能在红军长征中发挥重要历史作用的基础。

“长征之路就是一条信仰之路。红军为什么出发,说到底是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为人民谋幸福。因此,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无数红军将士,他们都无惧牺牲、义无反顾。”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原副巡视员朱健告诉记者。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不会熄灭。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走上长征之路。周恩来是中共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唯一参加长征,同时还担任中革军委副主席,负有领导全国红军的重要职责。仅就红军长征而言,他的工作就涵盖了准备工作、长征以及会师陕北的整个过程。

一身灰色军装,披一件旧黄布雨衣,脚上穿着草鞋,周恩来就这样和三团的指战员们一道行军。他经常将他那匹黄骡子给生病的战士骑或驮武器;又利用行军小休和防空时间,找机会同战士拉家常、讲战史,十分关心战士的思想、生活,并时时指导着团干部。同时,他还处理着大量的军情电报文件,经常通宵达旦工作。

鞠躬尽瘁,细致谨慎,是周恩来固有的品德,而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促使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二万五千里行程,他都是这样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地工作、战斗着。

湘江战役 与毛泽东的特殊会面

在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的湘江战役中,广西全州至兴安的湘江两岸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红军先头部队在这里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枪声和爆炸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红军战士们面色凝重,奋力抵抗敌军的猛烈攻击,阵地上不时传来战士们的呐喊声和指挥员的命令声。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惨烈的一仗,红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人数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

起初,红军到达湘江边时,形势较为有利。由于国民党内部矛盾,桂系军阀白崇禧和湖南军阀何键都不愿意派军队接防,导致湘江防线出现大缺口。然而,在博古和李德的指挥下,红军行进缓慢,队伍庞大而冗杂。周恩来和朱德一方面命令部队减少负担加快行进速度,另一方面命令前卫部队坚守通路要点,保障大部队安全通过。

在这次战役中,周恩来始终坚守在湘江东岸渡口,指挥战斗和协助部队渡江。他特别关心毛泽东的安全,当得知毛泽东尚未渡江时,心中十分焦急,命令通信兵传令后方部队确保毛泽东安全渡江。

此时,周恩来已经预见到毛泽东的领袖才能,当看到毛泽东从容地来到江边时,心中一块石头才落了地。他赶上前与毛泽东会面,毛泽东对他说:“再不能这样走下去,也再不能这样打下去了!”周恩来握着毛泽东的手,坚定地点头,心中已认定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

湖南革命陵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高奇前不久专程来到绍兴参观周恩来祖居,缅怀这位长征中的领导者。他告诉记者,“我来自毛主席的故乡,当我站在湘江边,时常想起周恩来与毛泽东江边的特殊会面。尽管战斗异常激烈,两人只简短地说了几句话,但周恩来认识到毛泽东在军事指挥方面的才能,深刻感受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这次特殊的会面不仅体现了两位领袖之间的深厚友谊,也为中国革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关键会议

奠定革命胜利基础

在长征的艰难岁月中,中共通过一系列关键会议逐步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而周恩来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道会议虽然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周恩来主持会议,并邀请毛泽东参加。毛泽东建议放弃去湘西与贺龙会合的计划,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遵义进军,以避免陷入国民党的包围。在周恩来的支持下,这一策略调整成功避免了红军遭受重创,并为毛泽东在后续会议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础。

1934年12月的黎平会议上,周恩来再次主持会议。尽管博古坚持与贺龙会合,但毛泽东主张转向遵义,建立新的根据地。经过激烈辩论,周恩来支持毛泽东的意见,最终决定转向遵义。这一决定为红军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同时也为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提供了施展空间。

1935年初的猴场会议上,面对博古和李德的旧计划,毛泽东坚持发展黔北地区的战略。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会议否决了错误的主张,支持了毛泽东的战略方向,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铺平了道路。

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周恩来在会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会议的主持者之一,周恩来率先进行自我批评,为毛泽东的发言创造了条件,并全力支持毛泽东加入中央核心领导。会议的决策不仅重塑了中共的领导结构,也奠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地位。

通过这些会议,周恩来在长征中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他不仅帮助纠正了临时中央的错误领导,还为毛泽东的复出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些努力最终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周恩来的决策和支持,不仅在危急时刻挽救了红军,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周恩来这种对中共无限忠诚,对红军高度负责,勇于善于担当的高贵品质,有力诠释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长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季静教授说。

在沙窝会议后,周恩来因过度劳累而病倒,但他仍然坚持与毛泽东一起商量对策,直至长征取得胜利。此后,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多项重要职务,包括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病逝,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参考书目:

《人民的好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中国青年出版社

《随周恩来副主席长征》,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 编辑:宋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