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滨海,生生不息。
2024年,滨海新区坚持以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敢为善为、图强争先,全力打造“大湾区强劲活跃增长极、产城融合示范区”,奋力向省级新区“第一方阵”迈进。去年,滨海新区GDP(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增速居全省七大新区首位。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GDP增长7.7%,增速位居全市第二。今年1至7月,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步伐。
阔步向“新”行
锻造发展“硬实力”
滨海新区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书写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滨海新区GDP稳步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提升,都彰显了新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稳健步伐,正成为“大湾区强劲活跃增长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滨海新区聚焦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创新推出激发招商引资活力的“实招”,通过持续引进重大项目,构筑起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础。这种精准的产业定位,使得新区能够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逐步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
向“新”发力,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还要落实在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上。滨海新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通过高位推进和持续完善的项目推进机制,确保了重大项目的快速落地和高效建设。这种对项目的极致追求,为新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新时代的浪潮下,滨海新区不仅成为了招商引资的热土,更是新质生产力重大项目齐发力的舞台,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无限的潜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面向未来,要积极谋划、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伐,为全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引进来 全力拉满“招商弓”
区域经济发展的成色如何,关键看项目,重点在招引。在滨海新区4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项目签约动作频繁,几乎每半个月就有1个投资额10亿元的大项目落户此地。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及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滨海新区持续向重大项目落地发力,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构筑起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四梁八柱”。统计资料显示,2023年,新区新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2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7个。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全力推进精准招商,新质生产力项目不断落户。前7个月,新区共招引项目27个,总投资694.6亿元,其中100亿元及以上项目3个,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3个,10亿元至50亿元项目17个。
如何充分激发招商引资活力?滨海新区探索出不少“实招”。实施市场化招商,组建百亿元规模的新动能产业基金,发挥产业基金、城市更新基金、人才发展基金等的作用,加强与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合作,持续提高实效。同时,成立招商集团,对招商干部实行“揭榜挂帅”,优化激励机制,全面激发招商引资的拼搏热情。
招商引资是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把项目招引进来方显招商人员的真本事。
如滨海新区招商一局编制完成生物医药产业图谱,将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结构、关键企业及其相互联系进行可视化展现。同时,着力梳理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相关信息,启动相应产业图谱编制工作,以助力招商人员按图索骥,实现产业链企业项目精准招商。
滨海新区招商二局强化内生项目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摸排滨海新区上市公司、发展后劲足的高质量企业,深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及关联项目等,通过链主企业“朋友圈”、平台以及资源,招揽“大好高”项目落户,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串”招商引资新模式。
干起来 重大项目齐发力
重点项目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压舱石”。为抢抓发展先机、赢得战略主动,滨海新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高位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现“发展指数”快速攀升。
今年以来,新区上下以大抓落实的干劲和担当,只争朝夕拼发展,全力加快施工进度,省重点项目新建项目开工率达100%,位列全市第一。上半年,新区11个项目已竣工验收,完成全年目标的55%,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最近,滨海新区启动项目攻坚“六破六进”行动,即通过实施“应落户未落户、应开工未开工、应入统未入统、应快建未快建、应投产未投产、待储备快储备”6张攻坚项目清单,全力破解项目生成难、落地难、开工难、入统难、建设难、投产难,奋力冲刺经济“全年红”。
内生项目在滨海新区的重大项目建设中举足轻重,是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在对外招引的同时,滨海新区注重内生挖潜,通过强化政策导向、加快增资扩产、鼓励技术改造,留住本地优质项目。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已摸排形成第一批制造业内生项目98个,累计总投资195.2亿元。
产业壮大,活力涌动。三花新能源年产1250万套新能源汽车热泵集成组件的四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卫蓝新能源一期年产1万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项目投产,总投资105亿元的星耀46系列锂电产业化项目正式开工……
每一个重大项目快速推进的背后,都离不开项目推进机制的持续完善与各相关主体高效周到的服务。今年,滨海新区不断创新举措,提供“项目签约提前跑”“项目土地公告加速跑”“项目土地摘牌冲刺跑”新“三跑”增值服务;深入推行工业用地项目“带方案出让”、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模式,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服务。
跑起来
发展再添新动力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不断提升的产业平台。面向未来,滨海新区更多标志性、引领性的大平台持续释放能量,为绍兴重大战略布局的落地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尤其是作为重大开放平台,绍兴综合保税区建设一路奔跑,不断上演“速度与激情”。
2022年3月,绍兴综保区一期正式封闭监管、开关运营。两年多来,绍兴综保区聚焦开放引领,平台能级不断跃升。国内首台“中国制造”喷墨打印设备在绍兴综保区成功出货,绍兴综保区开放型经济服务联盟成立,京东、菜鸟、抖音三大头部电商及电商物流平台齐聚落户,鼎捷智创芯泛半导体产业项目在快马加鞭赶工……
与此同时,绍兴综保区交出了一份份超预期的外贸“成绩单”:2023年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值171.3亿元,同比增长803.3%,提前约100天完成“百亿百强”年度目标。今年上半年,绍兴综保区实现进出口值135.4亿元,同比增长2倍,进出口规模列全国综保区第56位、全省综保区第5位,均创历史新高。
作为滨海新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袍江片区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绍兴综保区,“绍芯谷”“未来车城”等重大平台和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
曾经印染化工企业高度集中的马海工业区,正向兼具科技感与宜居性的“绍芯谷”华丽转变。自2022年6月建设以来,滨海新区不断推进“腾笼换鸟”、企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泛半导体+”产业新城。截至目前,“绍芯谷”过会决策(含签约)产业项目20余个,计划投资超300亿元,涉及集成电路、光伏、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块总规划面积达11平方公里的热土,已成为绍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滨海新区创新举措出台“绍芯谷”有机更新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参与自主更新,预计将节约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超100亿元。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旭东 文 记者 骆 烨 摄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