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海昏侯墓研究有新进展

2024-09-22 14:53

来源:

9月21日,2024第一届汉代海昏侯国考古与汉文化学术论坛在江西南昌召开。

记者从会上获悉,实验室考古发现刘贺部分遗骸,推算出遗骸长约173~183厘米。

在上午的论坛主旨发言中,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军就《海昏侯墓发掘与研究的新收获》进行分享,分三个阶段详细介绍海昏侯墓发掘与研究的新收获,考古发掘表明海昏侯夫人墓为一座采用“汉制”营造的列侯夫人墓,发现了墓葬建造时的“堂坛”和原封土的范围,并揭示了海昏侯夫人墓(M2)“堂坛”底部叠压刘贺墓(M1)建造时遗存的平、剖面关系,证明海昏侯夫人墓晚于刘贺墓。

据介绍,海昏侯墓考古发现刘贺墓(M1)、刘充国墓(M5)出土的琉璃席由上层玻璃席面和下层含纺织物底衬组成,其主体玻璃片及围边玻璃泡材质皆为铅钡玻璃,所含铅为高放射性成因铅,为西汉时期琉璃席制作地点、矿料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杨军表示,海昏侯刘贺墓西藏椁兵器库出土的一套实用铠甲为铁、铜、皮复合的髹漆侧开襟鱼鳞甲,铠甲的鱼鳞甲片6000余片,样式多达9种以上,最小的鱼鳞甲片仅有1~1.5厘米,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甲片最多、样式复杂、工艺奇特、等级较高的汉代铠甲。

在资料整理工作中,发现了以“大長公主家工長安陰昌里鍾長君所作/任乙”铭文为代表的一套碗、盘、酒杯和樽的釦银贴金漆器组合,此外还发现画有最早孔子像的“孔子屏风”是一个由衣镜主屏和《衣镜赋》辅屏共同构成的双折式屏风。

另外,还发现了南方地区唯一一份汉代诏书实物,确定了刘贺的死亡时间。“除国诏书”下发到豫章郡的时间、“除国诏书”下发到海昏侯国的时间,诏书的流程和传达体系表明从刘贺病逝到海昏侯国除国,前后不到40天,下葬应该在47天后,为西汉列侯丧葬殡期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据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邵正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