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探寻飘香千年的酱缸文化,领略独具“酱心”的非遗技艺

2024-09-06 11:13

来源:

培新小学六(3)班中国酱文化博物馆研学之旅

酱,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佐料,但却在中国饮食文化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为绍兴的“三大缸”之一,酱文化是绍兴美食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无绍不成酱”,清代时,曾流传着“天下酱业无人不说绍,九州之内司厨鲜有不知绍”的说法。

带着对神秘的酱文化的好奇,培新小学六(3)班的同学,利用暑假时间,在家长们的带领下前往柯桥区平水镇的“绍兴中国酱文化博物馆”——松盛酱园。

进入酱文化博物馆大厅时,六(3)班的同学们发出一阵阵感叹!整个酱园坐落在一处幽美的乡村旷野之中,据说选址于此,是因为这里的水质非常适合酱油的酿造。烈日炎炎,同学们的热情也逐渐被酱园里飘出的酱油香味所激发。在酱园大厅里,能看到陈列的一处处栩栩如生的场景,再现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酱缸文化的发展历程,其起源可追溯到6000年以前,而绍兴浓浓的酱油香味曾飘向海内外,持续了好几个世纪。

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让同学们对酱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酱油的酿造工艺是由优质黄豆天然发酵而成的,将黄豆裹上面粉,经过蒸热后做成酱饼,然后再由“酱人”摊晒、干燥、粉碎后配制汤料拌匀,盛在大大的酱缸里保持一定的温度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中途还要经过多次的翻缸,才能形成一滴滴光亮而鲜美的酱油。

随后,在松盛酱园负责人的带领下,进入到一片非常宽阔的晾晒场地,那里分布着上百个的大酱缸,在炙热的阳光下曝晒。吴馆长告诉同学们这里的每一个酱缸都装满了酱,并且在阳光的曝晒下,酱缸内部的表面会形成一层层薄薄地酱油冰晶。这个冰晶可以加速酱油的酿造。同时,“酱人”们在酿造酱油的过程中,要经常顶着大太阳,不断地用棍子搅动着酱缸里的酱,这个过程叫做“翻缸”。期间,吴馆长也让同学们亲自去试着“翻缸”,结果发现自己力气还不够大,只能搅得动一小块区域,真实地感受到酱油酿造的不易啊!

而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回到了酱园的二楼宣教室,通过酱园宣传负责人的知识传授,和同学们的现场知识问答互动,更深入地了解酱文化的传承魅力所在。

最后,同学们走到了富有绍兴地方特色的小厨房,置身于亦真亦假地美味佳肴的场景中,同学们忍不住围坐在一起“把酒言欢”,品“酱”尝鲜,仿佛真正地感受到了旧时绍兴的乡村生活乐趣!

培新小学六(3)班同学们的酱文化研学之旅,在一片片的感叹声中宣布结束了。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屠妍婷 编辑:黄晨珂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