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宣传信息工作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宣传信息队伍培训,坚持领导干部信息研讨;摆正对宣传信息工作的认识,提高对宣传动向的敏锐性,坚持主动学习
宣传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及时、准确,对制定、调整政策,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的基层组工宣传信息工作存在人员更换频繁、宣传力量薄弱、基层队伍积极性不够、宣传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距离满足新时代基层组织工作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因此分析基层组工宣传信息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党和政府更接地气、更全面地开展工作。
基层组工宣传工作的瓶颈
人员更换频繁。近年来,基层组工队伍受人员编制、岗位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优秀人才出现了“高流失”现象。在工作中经过培养锻炼,取得一定成绩的人员,往往会被调整充实到其他岗位,担负更重要的工作任务。长此以往,难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信息宣传工作队伍,影响了基层组工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
宣传力量比较薄弱。大多数基层政府内部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科室负责宣传工作,宣传力量主要集中在办公室一两个兼职人员身上,一岗多责的现象比较普遍,宣传工作人员没有时间走出去深入、全面了解区域内的工作开展情况。
基层队伍积极性不高。许多基层宣传员存在主动意识不强的问题,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和组织对于宣传工作的要求。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基层宣传员没有认识到这类工作对于政府了解民意、拍板决策、制定政策的重要性,仅仅把这类工作视为上级下达的任务;二是部分基层宣传员知识储备不足、工作方法过时,做不到与时俱进。
宣传信息质量不高。目前,基层队伍上报的宣传信息有时会存在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可读性不足的问题,整体质量差强人意。比如许多基层干部在撰写宣传信息时,常出现夸夸其谈、泛泛而谈、老生常谈的问题。另外,有的信息本来角度很有新意,但是文字僵化,内容单调枯燥,把新意的优势抹掉了;或者是在信息编写时,没有注意排版设计和字体照片搭配等,使读者难有阅读欲。
基层组工宣传工作的建议
上级机关应强化在宣传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完善宣传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各单位工作进行计分评比。计分标准应充分考虑工作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宣传和信息两类计分。按季度定期反馈考核结果,按全年考核情况对各基层单位和个人进行排位评先。
定期开展宣传队伍培训。宣传工作涉及全局,政策性、敏感性、时效性较强,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上级机关应当把宣传信息员的培训列入计划,加强不同基层单位之间宣传信息员的交流学习机会,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坚持领导干部信息研讨。领导参与信息研讨是开展宣传信息深度分析提高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以在写作原则和方向上给宣传信息员明确的指导;另一方面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当前宣传信息工作的状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领导要经常为信息宣传工作提要求、出题目、交任务,指导和支持信息宣传工作的开展。
基层组工干部应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
摆正对宣传工作的认识。负责宣传信息的基层组工干部应当主动提高工作积极性。首先要端正思想,意识到宣传工作是各级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要培养兴趣,宣传工作相对比较枯燥,容易产生疲惫情绪。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好的信息,从中领悟信息宣传的魅力和作用;同时做到笔不离手,坚持写作,从不断的提升进步中感受乐趣。
提高对宣传动向的敏锐性。宣传工作要因时制宜,不仅要紧随舆情的发生而收集整理信息,还要求负责宣传的干部具备预见性,能提前做好应对工作。例如,舆情常伴随着重大活动发生,因此基层组工干部要时刻关注重大活动的变化,在这些变化发生时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多角度、多层次地收集和报送信息,尤其要善于从民间的议论、小道消息、传言中捕捉舆情点,从中发现倾向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此外还要有准确分析局势的能力。
坚持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提高撰写信息的成效性要求宣传信息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包括文字功底、理论功底和思想深度。因此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积累,不仅要积累与业务相关的资料,比如本单位和其他单位所报送刊发的信息,还要养成收集名篇佳句、新颖观点的阅读习惯,了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科教文化、民俗风情等各种知识。还要注重理论学习,熟悉各部门制定的政策、文件,通过学习各主要党报党刊的社论、评论员文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