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艇湖:乘兴微吟到剡中

2024-08-20 13:35

来源:越牛新闻

艇湖位于剡溪之畔的剡溪故道,在嵊州市城北的艇湖社区范围内,曾是东晋著名隐士、艺术家戴逵(字安道)的隐居地。东晋名士王子猷(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子)“雪夜访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传说艇湖山下溪侧旧有“戴溪亭”“子猷桥”,为王子猷“雪夜访戴”停棹回艇处,艇湖因此而得名。

高利华/摄

艇湖三面环山,西面紧倚的是艇湖山,山上有艇湖塔;北面是绵延高耸的嶀山,与不远处的艇湖城市公园遥相呼应;东面可远眺四明山,剡中沃野尽收眼底。艇湖称得上是剡中盆地溪山相映的灵秀之处。

胡卓君/摄

关于艇湖地名的由来,南宋《剡录》的一则材料也可关注:“自嶀浦……八里至浦口,四里至竹山,五里至吴家庄,十里至戴溪亭”。古时竹山渡与艇湖村之间隔着一个湖,湖面宽阔,全靠船只摆渡,可见艇湖之名从地理方位理解,也是名实相符的。

艇湖地名的远扬,有赖于南朝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的记述。王子猷,《晋书·王徽之传》说他“性卓荦不羁”。王子猷雪夜思念好友,一时兴起,从山阴泛舟至剡溪,欣然访戴的故事本身并不引人注目,奇特的是舟至艇湖,奔波一夜竟然不见而返!人问其故,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那种随性洒脱、任性豁达的性灵之气、名士风范活灵活现地洋溢在片言只语之中,与当时居住在艇湖边上的戴逵,可谓同调,见与不见都能心意相通。两人自由率性的人生态度实为魏晋风度的真实写照。

“雪夜访戴”的故事,是唐宋诗人咏剡诗的话题之一。唐代诗人方干《路入剡中作》:“截湾冲濑片帆通,高枕微吟到剡中”。北宋诗人苏东坡《雪溪乘兴》:“溪山雪月两佳哉,宾主谈锋夜转雷。犹言不见戴安道,为问适从何处来。”南宋王十朋《戴溪亭》:“高士逃名隐此溪,凭栏遐想独徘徊。不知吾祖乘舟后,得得谁从雪里来。”

艇湖山上艇湖塔,据《嵊县志》记载,系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所建,崇祯七年(1634)重建,2001年重修,是嵊州地标性的建筑。塔下是剡城,南临剡溪,如玉带环绕。艇湖山下原是剡溪古道,剡溪改道后形成湖泊,水源与剡溪相通。

高利华/摄

如今嵊州的艇湖还包括建设中的艇湖城市公园。艇湖城市公园,原来是剡溪湛头滞洪区,处于剡溪与黄泽江交汇处。这里湖面开阔,植被丰茂,山水秀丽。根据元代黄公望传世名画《剡溪访戴图》,可以再现王子猷“雪夜访戴”的艺术场景。

近年来,嵊州积极推进诗路文化带建设,建造集“生态、文化、人文、历史”于一体的艇湖城市公园,改造湛头滞洪区水利工程,融入诗路文化元素,打造诗画剡溪的唐诗主题公园。利用艇湖的历史文化积淀设计建造的诗画中心是公园主要的唐风建筑群,其标志性建筑“蕴秀阁”是省内最大的唐风单体建筑,阁名取自于大诗人杜甫“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咏剡佳句,蕴含了唐风诗韵。

胡卓君/摄

依托剡溪,嵊州还将开辟水上“美妙三公里”精华旅游线,集中呈现剡中一带秀异的山水风光和浙东诗路丰富的人文内涵,吸引人们体验诗路文化,乘兴微吟到剡中。

指导老师:高利华

作者:郑丹婷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