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位于古城核心区域、历经25年风雨的东街农贸市场,最近以“网红市场”面貌再现,许多游客像逛景点一样走进市场感受老绍兴的文化味与烟火气。
【评】农贸市场是“马大嫂”的每日打卡地,但近年来随着电商经济的崛起,以及小区周边生鲜门店的增多,农贸市场生意遭遇分流。年轻人更不愿意去菜市场,认为里面灯光昏暗、充满异味,水产摊位旁还血污遍地,远不如超市或网上买菜省心。相对而言,农贸市场的价格优势“卷”不过小区门口的夫妻店,新鲜品质赢不过路边的农民自种菜,久而久之,农贸市场便处于尴尬境地。
面临同样困境的东街农贸市场则切换赛道,走上一条文商旅融合的网红之路。这次转型,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风格契合古城韵味,古色古香的越式古风装修让菜市场如同景区,引流效果很强;二是环境风雅,有服务台和休息区,有亭台文化空间,让游客觉得很出片;三是体验感很强,许多游客逛完八字桥、广宁桥,拐进网红市场体验绍兴烟火气,有种在高速服务区寻宝的乐趣。
东街农贸市场环境优化提升了经营品质,尽管摊位和经营项目没有多少变化,但消费群体实现了扩容,在原先单一的“马大嫂”基础上引来了很多游客,而这些“市场打卡者”很难被叮咚买菜、美团配送、多多买菜等抢走。由此可见,“网红”身份加持的东街农贸市场,已经走上了“双赛道”竞争之路,成为古城景区文商旅体系的组成部分。
那么,网红菜市场如何“长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守诚信经营。不要以为游客只是一锤子买卖,黑心秤和宰客术双管齐下不易被投诉,现在可是自媒体时代,抖音、小红书等都是曝光平台,耍了伎俩,反而玩坏了声誉,得不偿失。二是业态因旅而变。游客逛菜场与市民逛菜场的消费需求不完全相同,游客更青睐有地方特色的即食型、易存型、礼品型“绍兴菜”,哪怕是便携式预制菜,也比生鲜卖得俏。如果菜市场里有堂食服务,让游客身处优雅的环境现买现吃绍兴风味,更是锦上添花。三是服务提质增效。要根据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增加文商旅配套特色服务,譬如通过快递寄送绍兴小吃、冻品店现蒸现卖等,市场管理与品质保障措施也要同步跟进。
“网红市场”的诞生,为传统农贸市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也探索了新的消费体验场景。在绍兴古城景区内,还有大江、大龙两个大型农贸菜市场,同样面临着转型之惑,希望这两个菜市场能从东街农贸市场的文商旅融合之路上得到启发,结合书圣故里、阳明故里、古常禧门等附近的文旅资源,进行个性化创意改造,以硬件引流,以软件评优,使之成为古城文商旅融合之路上的又一道风景线。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钱科峰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