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柯桥区兰亭街道花街村农户徐指南捆扎好玉米秸秆,搬上三轮车,运到村里的秸秆收储点。“35公斤,兑换到14元的积分券,凭券可以到农资商店领取种子、化肥。”徐指南喜不自胜。
往年,每当玉米收割后,留在地里的秸秆总让徐指南头疼不已,但今年情况却大为不同,秸秆变废为宝,给他带来了一笔收益。
秸秆,是指小麦、水稻、油菜、毛豆、玉米等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规模应用,秸秆已然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据统计,柯桥全区年种植粮食作物约18万亩,每年产生的秸秆达5万吨左右。“以前,农户们处理秸秆往往是一‘烧’了之,这样既污染环境又容易引发火灾。”柯桥区农机管理总站站长朱迪介绍,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有效途径。
今年5月,柯桥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项行动,提出“3+12+N”体系,即打造3个省级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12个区域性秸秆收储中心、N个村级临时堆放点,培育1家以上年利用秸秆量2000吨以上的主体,推广应用以“五化”为主的多元利用技术,促使2024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7%,其中离田利用率达30%。
肥料化,让秸秆变废为宝成为现实。在秸秆收储点2公里处的叙兰苑农场基地,一包包秸秆被送进车间,通过推土机粉碎、猪粪搅拌等工序,变成一包包袋装农家有机肥。“1吨秸秆可以生产近300公斤有机肥,销售给附近的村民。”叙兰苑农场基地负责人说。
秸秆的效益不止于此。位于华舍街道的浙江润昇新能源有限公司有着10年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史,一年前开始从事秸秆综合利用,利用大型固定式炭化装备进行秸秆炭化,产生的生物质炭可用于生产炭基肥料、炭基土壤调理剂、炭基土壤修复剂等产品,未来将成为公司的主要产品。如今,润昇新能源正在安装一套专门处理秸秆的装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以处置秸秆达3万吨。
“我们将加快收储体系建设,扩大收储规模,提高收储能力,全面提升秸秆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水平,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持续走好秸秆综合利用的‘双赢之路’。”柯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俞泽奇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