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台门的典范:吕府

2024-07-10 18:54

来源:

漫步在幽深静谧的石板巷弄,穿行于傍临清河的长廊水街,一座座粉墙黛瓦、明净淡雅的院落民居,透着淡宕古朴的神韵,使人心醉神迷。这就是绍兴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被称为台门。

“台门”一词最早始于春秋时期。《春秋公羊传》载:“天子诸侯台门: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可见,春秋时期天子和诸侯的住宅又别称为“台门”。

春秋时期的高台建筑,在当时多为天子和诸侯所享用。此后,随着建筑形态的变化,这种高台基渐渐演变为大台基。台基的四面全部为砖石砌筑,里面大多填土,表面也铺墁砖石,是建筑物的底座。台阶中间砌置的石台阶称为“踏道”,直通门户。等级较高的建筑,一般台基也较为显著。绍兴人把在这种台基上建造的独立的宅院称为台门。

“台门”起初是对有身份之人住宅的“尊称”。随着历史的变迁,就把具有一定规模、封闭独立的院落都称为“台门”。其布局通常为前有台门斗,而后依次为天井、堂屋、侧厢、座楼、园地,是纵向展开的院落式组合住宅。台门的面宽和进深依据住户的身份高低、财力强弱、人口多寡而定。宽有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不等,深有二进、三进、五进、七进之别。历朝以来,绍兴人凡为官经商、功成名就或家境较为殷实的,都要在老家造屋建宅,以光宗耀祖,光耀门楣,所以绍兴的台门特别多。这些台门有的以仕进或官职为名,如状元台门、翰林台门、尚书台门等;有的以建筑样式称呼,如朝北台门、歪摆台门、石库台门、竹丝台门等;有的以房屋主人姓氏命名,如杜家台门、周家台门、寿家台门等。吕府台门,就是以明代吏部尚书吕本的姓氏而名。

吕府,位于绍兴古城新河弄历史文化街区,是保存较好的明代台门建筑。

吕本,原名李本,字汝立,号南渠,绍兴府余姚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嘉靖十三年(1534)授国史检讨,嘉靖二十七年(1548)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旋升北京国子监祭酒,后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傅,历内阁十余年。隆庆四年(1570),李本67岁时奏复吕姓,始称吕本。曾有文史资料将其名“本”写为“夲”,实乃一误。吕本在绍兴城内曾两次大兴土木,营建府第。

第一次是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吕本在大能仁寺址上营建别墅。这件事被明代著名散文学家张岱记录在《兴复大能仁寺因果记》一文中。

明嘉靖年间,倭寇遍及沿海,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惨遭荼毒。绍兴地处浙东沿海,为抗击倭寇,当地军民在沿海一带建立了海防。由于军费紧缺,时任浙直总督的胡宗宪对地方加征赋税以筹措军费。绍兴地方官员商议以卖大能仁寺的银两来助抗倭。大能仁寺位于塔山西侧,由东晋许询舍宅而建。许询的父亲许旼,随晋元帝过江,任会稽内史,因此举家迁入会稽。许询虽有才华,却不愿为官,过着隐居生活,经常与谢安、王羲之等名士一起渔弋山水、言咏属文。他将位于山阴的住宅舍为寺用,名祇园寺。此后,寺院先后改名为能仁寺、大能仁寺。至明代,大能仁寺建筑愈加壮观,香火不绝。寺内除了建有伽蓝殿和“七堂”外,还建有讲堂、经堂、禅堂、钟楼、鼓楼等建筑。其时,任礼部尚书的吕本购买了寺院,命石匠到寺中,拆除寺院建筑。众多石匠蜂拥而至,将殿中佛像砸得粉碎。吕本就地营建别墅,号“樛木园”。住寺僧人无漏看到寺院横遭惨祸,愤恨自尽。吕本建造的樛木园,占地宏敞,园内花木扶疏,环境十分幽雅。吕本在大能仁寺址营建府第后,经常有大蟒出现在园中,人们以为这是由于吕本捣毁了大能仁寺中佛像,所以伽蓝菩萨化作大蟒在此显圣。这些传言使吕本十分恐慌,于是,他在城西建造了无量庵为原大能仁寺续香火。此后,吕家无人再敢住在樛木园。在吕本建造樛木园将近50年后,也就是在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张岱的祖父张汝霖(号雨若公)典了吕氏的樛木园。雨若公搬入樛木园后,昔日住在原大能仁寺旁的一些少年邻居已成了70余岁的老人,他们看到雨若公后,都说他与当年在寺中自尽的无漏和尚长得十分相似,于是有了雨若公为无漏和尚转世的传言。雨若公听到这些传言后十分生气,后悔典了樛木园,于是将此园退还给了吕家。明崇祯五年(1632),著名藏书家祁尔光的次子祁凤佳找到吕氏后人提出买园复寺之事,并以三千金购得樛木园,使大能仁寺重现昔日壮观。

吕本第二次营建府第是在万历初年,即建于西小河旁的吕府。由于之前的樛木园建成后,园内经常有大蟒出没,使吕氏全家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吕本遂萌生了另建宅第的想法。嘉靖四十年(1561),吕本母亲去世,吕本按制返家服丧。丧期满后,他仍优游乡里。吕本在余姚家乡建有相国第,遂于万历初年(约1573—1576)在绍兴府城内建了行府。相传吕本的13位门生为感其恩,每人出资各为老师建造一个厅,如此,吕府中就有了“十三厅”之说。万历十一年(1583),吕本80岁大寿时,明神宗赐吕本“齿德并茂”匾额。之后,此匾额一直挂于吕府正厅中。

吕府台门坐北朝南,四周檐墙高筑,外观森严。东西长167米,南北宽119米,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南眺府山飞翼楼,北依王阳明府第,西小河、新河两条河流环绕府第西南面。水光山色,风光秀丽,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吕府的平面布局以3条纵轴线与5条横轴线交叉展开,构成既相互连接又相对封闭的13座院落,即吕府十三厅。13座院落格局相似,前后左右用高墙封闭,纵轴的轴心上辟门,进门即是狭长的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大厅永恩堂是吕府主体建筑,建筑为七开间,砖木结构。体量高大,外观庄重,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厅堂。大厅上的屋脊两端饰有鳌鱼吻饰,十分精美。大厅梁架用材硕大,加工精细,不作雕饰,只作彩绘。大厅地面用方砖铺墁,平整大气。吕府天井中的青石板铺设讲究,大门至厅堂设有甬道,甬道宽度接近厅堂面宽。大门门楼居中,两边为照墙。吕府内设两条南北向水弄与一条东西向马弄,便于穿堂越舍。水弄和马弄是狭窄的弄堂,幽深静谧,双手外伸即能触及两侧墙面。

吕府布局合理,结构简洁,建设规范,取材硕大,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明代中期官式建筑群,堪称绍兴台门建筑的杰出代表和江南明代建筑之瑰宝,具有十分重要的建筑价值和文物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屠剑虹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