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政阳君送来新近出版的大著《李慈铭交游人物生卒年表》,这是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日记文献叙录、整理与研究”的一本学术著作,100多万字。李慈铭(1830—1894)是近代越中名人,晚清著名文史学家,有“越中俊才”“旧文学的殿军”之称。他留下的《越缦堂日记》名列“晚清四大日记”,并且洋洋近500万言,是其中篇幅最巨者。政阳君坚持15年精心研读日记,心心念念,终成大著。
考查、确定人物的生卒年,是文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为传统的文史研究内容之一。政阳君所著,勾辑日记中所涉李慈铭交游人物2400多人,皆尽力考证其名号、籍贯及生卒年月日,并注明文献来源,是笔者仅见的一本可以为人物的生卒年研究提供学术示范的专精之作。
示范之一,以一人为中心、铺展其相关人物的“以一带众”的独特角度。研究、考证人物生卒年,首在从何角度入手确定所研究的对象。历代考查人物生卒年的著述,前人有过不少。其中,有以通史人物为研究对象的,如《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历代名人生卒年表》等,有以一个朝代或几个朝代人物为研究对象的,如《疑年录》《唐人生卒年录》《清代人物生卒年表》等。但在政阳君之前,还没有人以一个人为中心,将相关人物合并研究、考证的先例。专门研究李慈铭的交游人物,考证其交游人物的生卒年,不论其身份、地位,只以是否被写进《越缦堂日记》为唯一标准,这样的著作,不但在李慈铭研究中没有出现过,在几千年的人物生卒年研究中也是第一次。这是政阳君首创的一个先例,也一定会成为此后人物生卒年研究的一个常例。
示范之二,精确到月份和日期的崭新目标。人物的生卒年研究,通常是考证至年份。要精确到月份和日期,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研究者的素养和意志力的考验也很大。历代考证人物具体生卒年月日的著作也一直是个空白。政阳君不满足于通常的目标,以高标准、严要求激励自己,竭己所能,将能够查到的具体日期一并标录,给学界及后来者提供了具体而微的参考资料。由年到月日,这是很小的一个变化,但对人物生卒年的研究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对此后人物生卒年研究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示范之三,多方搜求文献、互为考证异同的严谨方法。人物生卒年月日的考证,需要多种文献的相互印证。政阳君所据文献,有正史、方志、家谱、行状、讣告、事略、家传、墓志、神道碑、年谱、朱卷、同年录、同官录、搢绅录、官员履历、日记、诗文集、报刊等,种类繁多,蔚然大观。作者分类“齿录类”“家谱类”“方志类”“讣告、事略、行状、墓志类”“年谱类”“诗文集类”“日记类”“期刊类”“其他”共9类,作为“主要参考文献”列于正文后,差不多占了全书篇幅的十分之一,仅“家谱”一类,就有近600种。作者在“后记”中说:“为了考证人物,我遍采谱牒,搜集齿录,再据履历,又寻墓志,旁及诗文,爬梳文献的同时,又联系人物后裔,求教朋友。”其寻访之苦,搜求之多,印证之繁,确定之难,溢于字里行间,正是“每一个人物的追寻,都是一个坚持的传奇”。
政阳君来自蜀中,是新柯桥人,本职工作是为人师表。但他对绍兴的历史文化情有独钟。他主持绍兴文史的有关课件和课题,多次获省、市大奖,有关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此前,他还出版过《绍兴名人对联故事》《越缦堂联话辑注》《陈庆均日记》等绍兴文史书籍。《李慈铭交游人物生卒年表》是他研究绍兴文史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