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大道如虹 通达美好——嵊州“四好农村路”铺就共富坦途

2024-06-21 10:46

来源:

“四好农村路”串起美丽风景。

近年来,嵊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工程和破题之作,充分挖掘“农村公路+”示范效应,全力打造“畅、安、智、享”的幸福之路,打通了乡村道路的“末梢神经”,有效解决了山区“道路基础薄弱”“出行难”“致富慢”等问题。

清白线公路新貌。

创新管养体系 提升续航能力

近日,在嵊州市长乐镇到贵门乡的长宅线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做一系列扫尾工作,这条8.06公里的四级公路水泥路面,被改造成三级公路沥青路面,实现贵门乡三级公路通达的突破。

从2022年起,嵊州市在“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的基础上,启动共同富裕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展全市交通路网,打通断头路、拓宽狭窄路、提升破损路,全面补齐内部交通短板。截至今年5月底,该项目已累计投资约10.4亿元,建设农村公路约121.76公里。

为提升工程质量,嵊州市按照“市道市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全面落实三级路长制,形成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专群结合的养护模式,并将国省道养护中的无车辙沥青路面、地聚合物注浆加固、新型改性剂沥青混合料、低保水性砌筑砂浆修补桥梁伸缩缝技术等“四新技术”借鉴应用到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目前该市15个乡镇(街道)均已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同时,嵊州还利用“路长惠”、浙路通等新型数字化系统,实现“多端融合补盲区”,全面推广覆盖“人工巡查+智能巡检”巡查模式,形成“事件发现—自动流转分发”—条线处置闭环,成功创建“浙路通”公路综合巡查省级试点。仅今年5月,嵊州农村公路路长就巡查8792次,共发现问题112个,实现100%闭环整改。

除此以外,为减少理赔耗时,嵊州创新为所有农村公路基础设施购买公路财产损失综合险,由承保企业赔付公路灾毁修复资金,实现政企合力保障管养资金、优化流程提高修复效率,成功打造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管养模式的践行地,被列入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

绿色生态走廊。

探索“公路+”模式 激活路衍经济

“自从道路拓宽后,大巴车都能开进来了,来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忙不过来……”今年54岁的周敏,是长乐镇小昆村“西水谷”民宿的经营户,每逢双休日,“西水谷”便门庭若市。周敏坦言,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

路景融合、路产融合、路赛融合,嵊州市在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同时,逐渐延伸出“公路+”发展模式,以激活路衍经济潜力。

在做优精品线路方面,嵊州深层次挖掘沿线文化旅游资源,高标准谋划了“西白忘忧”“鹿门访友”“卮山仙踪”“金庭问道”等4个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实现重要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闭环,激活农村公路与农村发展的内在联系。同时,嵊州还建成嵊松线—白雁坑等精品旅游线路11条、快慢综合旅游交通廊道45公里。如去年,嵊州市共投入资金超2亿元,拓宽进山道路,打造西白山区块大旅游格局,直接受益群众已达21万人,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若要富,先修路。嵊州的农村路在经过一系列修建、改造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性作用也逐渐显现。如推进农村公路与地方特色产业及园区发展规划有效衔接融合,高标准建设农村特色产业路20余公里,带动连片发展香榧、茶叶、桃形李等特色产业30万亩,助推了根雕、泥塑、紫砂等越乡文化产业向外发展。

路好景美业兴,嵊州的文旅产业也随之兴起。各地因势利导延展农村公路休闲健身价值,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休闲健身空间,培育乡村体育健身赛事品牌,并成功举办“浙东唐诗之路”山水挑战赛、“嵊州市西白山美丽区块户外休闲运动季”等一系列活动,持续扩大嵊州影响力。今年嵊州山水挑战赛共吸引来自5个国家、地区和国内27个省(市、区)的近2000名选手参加。

农村公路在茶园和青山间蜿蜒。

推进“城乡一体化” 完善服务体系

“师傅,一共是36个茶叶货件,这几件是送到长乐镇,剩下的要寄到杭州、宁波、上海……”清晨6点,“辉白茶专线”客车刚到嵊州市贵门乡上坞山村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点”,“乡使”张桂香便提着大包小包迎了上来。“我就是大伙的‘邮递员’,由我统一收集包裹后,再让专线车一起送进城。”张桂香说。

上坞山村是嵊州重要的辉白茶生产基地,一个网点、一条专线、一名乡使,是上坞山村民的“专属配置”,也是嵊州构建“农村电商+城乡融合+解决最后一公里”农村物流新体系的缩影。

近年来,嵊州市以农村居民和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城乡公交和物流专用车为载体,以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为纽带,打造形成“3个市级分拨中心、11个镇级中转场站、241个村级末端网点”的市镇村三级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实现规模化定制、品牌化营销。

目前,嵊州日均公交带货3500多件,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近千人,为网点负责人增收约197万元/年,给山区老百姓节约637万元/年。

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意味着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水平逐渐提升。为实现城乡交通运输普惠共享,嵊州打造“村村通2.0”版本,创建城乡公交“村村通”样板城市,目前200人以上较大自然村客车通车全覆盖,建制村通客车率100%。同时,车辆票价在原农村客运班线票价基础上下调30%以上,最大限度降低农村群众出行成本。

如今嵊州的农村路,让出行从“走得了”变成“走得好”,不仅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和文化传承,改善了农村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

享受生态骑行。

公路样本

“西白忘忧”美丽风景线

嵊州市长乐镇小昆村位于西白山区,交通闭塞、乡村“空心化”导致长期发展滞后。近年来,该市精准把握交通建设与农村发展的内在联系,聚焦“交游融合”,加快推进“西白忘忧”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推动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山区融合共富新路径。

其中,嵊州共投入资金超2亿元,对西白山区进山道路进行拓宽,满足旅游大巴进出需求,打通县城与乡村间的旅游交通“大动脉”;内部建成太寺线—小昆、葛英—白术园—小昆等5条乡村间道路,串点成线形成覆盖整个西白山区的交通道路网,实现重要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闭环。目前已累计新建改建道路42公里,基本形成“西白山”区块大旅游格局,直接受益群众已达21万人。

去年,嵊州对西白山区块投入资金1亿元实现环线公路大提升,成功打造20分钟医疗圈、15分钟养老圈、15分钟健身圈,营造了吸引游客常游、长居的高质量文旅环境。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统筹 施 展 撰文 张 峰 摄影 张亮宗等)

作者: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