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钠创新能源—— 逐浪钠电池产业“新蓝海”

2024-05-24 16:15

来源:



在绍兴滨海新区,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迈过“从0到1”的关键一步,2024年站到了产业起飞的风口,渐有“火力全开”之势。



“钠电池是锂电池非常好的补充材料,你看这些粉末状的颗粒,就是钠电正极材料。”位于滨海新区的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展示厅,经常有考察团队前来,公司创始人马紫峰教授会不厌其烦地介绍钠电产业的广阔“蓝海”。

国内电动自行车领导品牌——雅迪,今年推出了新款电动自行车,其安全性、寿命等方面的优势引起了业界关注。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雅迪搭载的钠离子电池“极钠1号”,核心正极材料便来自于钠创新能源。



钠电池的应用前景广泛,既能用到低速车领域,也能用到储能、工程机械、启停电源等诸多领域。“用我们材料生产的钠离子电池,循环使用寿命最高可以超过1万次。”钠创新能源总裁助理谢丽娜说,依靠好的产品品质,公司已经积累了众多钠电战略合作伙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钠创新能源的生产基地自2022年10月建成投产以来,已达到年产能5500吨。钠创新能源在滨海新区从无到有构建的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也迅速成长为行业数一数二的前沿企业。

抢抓时代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钠创新能源策马扬鞭。位于滨海新区的康庄基地,公司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底将实现部分投产,达产后将形成年产4万吨级的钠电池材料产能,撬动钠电池百亿级的新兴大市场。

时代如潮,钠创新能源如何以创新为驱动力,持续引领行业新潮流?强大的创新能力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的“金钥匙”。

据了解,马紫峰教授是从事钠离子电池应用基础研究的权威,以马紫峰教授为核心,聚集了一批国内顶尖的钠电技术研发人才,研发团队累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钠电论文60多篇,在钠电产业链核心材料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公司稳居全球钠电专利布局第一阵营,去年,钠创新能源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体化绿色制造工艺,还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技术发明一等奖。

人才与产业创新,链路清晰,环环相扣,成为新质项目在市场端走快、走“俏”的秘诀。钠创新能源加快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的布局。去年底,钠创新能源与微型车辆产业链链主企业——淮海控股集团与弗迪电池的合资企业“淮海弗迪”达成战略合作,将携手承担钠离子电池的研发、量产任务。

钠电产业是滨海新区重点培育发展的未来产业。公司作为钠电产业发展的领头羊,钠创新能源将立足绍兴,面向全球构筑钠创新能源生态链,打造浙江省钠离子电池“万亩千亿”产业集群。

企业“新”语

作为一家主营钠电正极材料及钠电电解液的初创型企业,钠创新能源将在技术迭代、实际应用以及产品验证等方面实现更好、更稳定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抢先布局,为未来规模化生产做好准备。  

——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车海英

短评

人才聚能夯实产业优势

一个万吨级钠离子电池项目,直接将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封神”。目前,该公司已稳居全球钠电专利布局第一阵营,成为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创新排头兵。

一个钠电新势力企业,何以在高科技领域杀出重围成为“顶流”?人才,最核心的产业驱动力是人才。首先,“浙江纳创”是“产研融合”的典型,脱胎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成果,本身潜藏着一流的创新基因;其次,钠离子产品由专家团队全程把控,全面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质量,起到了人才聚能的关键重用。

一流的人才指导一流的产业,“产研融合”在国内科创领域也许并不鲜见,但他能撬动钠电池百亿级新兴市场的生产基地落户滨海,这其中不仅是滨海的区位优势与政策优热产生强大引力,更有绍兴人才政策的引流作用在发力。近年来,我市向全球广发“英雄贴”,以最大诚意、最优福利吸纳各路英才,而滨海正是顶尖人才一展抱负的最佳舞台,相信今后会有更多人才入驻滨海,持续释放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旭东 见习记者 陈嘉琦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