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
专题培训。
2024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我国第22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主题为“坚持预防为主 守护职业健康”。职业健康关系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家庭福祉,我市在防治职业病方面有哪些亮点?如何帮扶?趁着《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这个当口,记者进行了了解。
多种模式
帮扶中小微企业
中小微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人员流动性大、职业健康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为此,我市于去年全面开展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行动。“结合帮扶对象实际情况和特点,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精准制订帮扶方案,通过集中辅导、现场观摩、微信工作群交流等方式,指导帮助中小微企业健全完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按时规范做好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和告知卡等工作。”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绍兴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士说,去年,全市共组织培训74场次,参加人员超过4000人次。
“帮扶模式有很多种,各地可根据实际制订帮扶方案。”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绍兴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士说。以新昌县为例,该地聚焦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痛点、难点,将“健康”融入助企服务,在全省率先推行职业健康“管家服务”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服务管家帮助下,新昌县共有751家企业不断规范职业健康管理,该模式已被列为全省试点。据统计,工作开展后,企业双随机处罚比例同比下降27%,职业体检人数同比提高21%,企业满意率达到98%。
越城区、嵊州市也在辖区培育“管家服务”模式。越城区采用“监管部门、服务管家、用人单位”三方联动机制,制订社会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星级评定考核办法,确定服务管家工作清单,将数据录入“管家服务”模块,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管家服务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并形成考核报告,全区共培育健康服务管家13家,服务企业1276家。嵊州市共有服务管家11家,签约服务用人单位761家。
上虞区曹娥街道率先探索政府买单,委托专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上门服务、“摸清家底”、做好“一企一册一策”,帮助企业查漏补缺,针对性解决企业职业健康管理过程中的漏点、重点和难点。半年里,曹娥街道服务企业200余家次,获企业、劳动者好评。在曹娥街道示范引领下,上虞区百官街道、小越街道、东关街道等纷纷取经学习。上门指导帮扶方面,柯桥区、诸暨市、上虞区结合职业病危害关键因素风险画像,“全覆盖”实地走访,“点对点”服务指导。
“2023年,共帮扶中小微企业3793家,极大地补齐了职业健康管理短板。”市卫生健康委有关人士说,今年,绍兴市职业健康监管领域“助企@健康”行动全面推进,并推出创建“职”守健康服务品牌、深化“一企一策”帮扶活动等八大服务举措。
去年新增职业病防治
示范企业64家
“处罚不是目的,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才是关键。”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绍兴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士说,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如果是初次发现则不予处罚,以指导教育、督促及时整改为主。
包容审慎的同时,我市积极培育职业病防治示范企业。根据要求,示范企业须达到“五化”标准,即主体责任具体化、“三同时”管理制度化、“两检”工作流程化、防治措施技术化和管理资料档案化。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成功创建示范企业129家。“2023年,全市共创建职业病防治示范企业64家,相当于每个区、县(市)新增10家及以上。”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绍兴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士说。
随着帮扶行动的扩面,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主动对接结对职业病防治示范企业,学习借鉴经验做法,邀请职业健康帮扶专家组上门现场指导和帮带。“一些企业更是针对短板弱项制订整改措施,不断改善作业环境,规范职业健康管理,提升自身职业病防治能力和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绍兴市卫生监督所)相关人士说。
此外,结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采用“线上活动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比如,针对极端高温天气,我市各地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并对铸造、印染、建筑工地等重点行业的人员提供指导服务,将职业病防护知识传达给每一名职工。
根据“职业健康在线”相关数据,我市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为99.5%,职业健康检查率为97.8%,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为100%,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率为99.5%,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98.8%,警示标志、危害告知卡张贴率在98.6%,职业卫生档案建立率100%。
职业病危害
得到有效遏制
“在做好服务指导的同时,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执法行动,我市各级卫生健康执法机构对教而不改或涉及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绍兴市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说,在检查中也发现部分用人单位未配备个人剂量报警仪、辐射监测仪,放射工作场所警示标志不明显,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提出整治措施并出具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去年7月,对全市非医用放射用人单位开展专项治理检查,共检查100家(5家暂停营业),立案处罚11家。去年8—10月,再对其他纳入治理的用人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225家(7家暂停营业),立案处罚55家。
近些年,我市职业健康监管对象数量大幅增加,纳管企业由2019年移交的3129家扩展到目前的5480家。“依据属地产业结构、行业特点、危害程度以及历年职业病发病情况,综合研判职业卫生防治风险隐患。”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绍兴市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引进在线监测设备、使用无人机辅助监管等手段开展整治,以便切实改善用人单位工作场所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病防护水平和能力,提升我市行业整体形象。据统计,2023年,通过AI辅助在线监控监测和自动研判,推送预警信息21300条,企业主动排查消除风险20817条,风险主动化解率95.68%,更好形成“企业主动报、监管早预警、隐患及时消”的良性循环。
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之下,全市职业病发生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新诊断职业病仅为23例,无接尘工龄不足5年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病例,新发尘肺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因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而受到卫生行政处罚的案件数量也明显减少。2021年全市职业病行政处罚案件共349起、罚款506万元,2022年共369起、罚款451万元,2023年只有131起、罚款308.5万元。
“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职业健康服务管家管理,提高服务管家业务能力和质量水准,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查找问题短板和风险隐患,规范职业健康管理。”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绍兴市卫生监督所)负责人说,进一步加强帮扶工作,把服务理念贯彻到工作中去,提升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管理能力,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病率,确保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此外,全面梳理评估各类帮扶模式,建立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机制和模式,推广成熟经验,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工作。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陈乙炳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