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里的美育力量

2024-03-15 14:55

来源:

记者 王敏霞

“我的艺时光”午间文化一小时活动现场。

梅山社区居民在上扎梁课。

市民利用碎片化时间“学艺”。

上一堂公益课堂、观一台文艺演出、看一场展览……如今,在绍兴,居民走出家门,步行约15分钟就可以到达一个公共文化馆或者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真正实现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充盈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这个春天,集结出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里的美育力量。

A

课程送到家门口

全民共享“艺时光”

“今天你也有课啊?等会我们可以坐一起。”3月11日中午,越城区灵芝街道梅山社区居民蒋燕与邻居小陈不约而同地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的共富空间,她们兴致勃勃地来参加社区与绍兴市文化馆联合推出的“我的艺时光”午间文化一小时及生活美学课程。

自3月起,绍兴市文化馆与梅山社区建立馆社合作关系,设立“美育基地”,将该馆的优秀服务品牌“我的艺时光”午间文化一小时、部分生活美学课程送到了社区居民的家门口。

记者了解到,梅山社区的这个“美育基地”,除了有各类文艺课程,还结合国潮元素开展东方韵插花、国韵丝巾系法、古法扎染、香释雅韵等美学课程;结合传统节气、节日,探索开展制作艾锤、点茶、漆扇等融合地域非遗传承发展与保护的手作课等。依托“美育基地”,绍兴市文化馆还将在基地不定期举办各类美术、音乐、舞蹈等公益培训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如社区摄影展、书法大赛、音乐会等,为居民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

梅山社区党支部书记丁诗玮表示,“美育基地”的建立,是推动社区居民精神共富的有效途径,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艺术学习平台,也为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B

碎片时间巧利用

热门课程秒抢空

忙碌的生活中,碎片化学习、碎片化阅读、碎片化观展,成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里的新亮点。无论是家门口建立“美育基地”,还是各个文化场馆开出的各类课程清单,都让人们在碎片化的“有闲时间”里,享受着品质生活的幸福感。

春节以后,我市各级文化馆的公益课堂纷纷开启报名通道,热门课程呈现火爆态势,抢课犹如抢演唱会门票,有的课程也是“一票难求”。如前不久绍兴市文化馆推出春季公益培训班线上报名,热门课程几秒钟内就出现了“满员”提示,所有课程也在一小时内全部报名完成;新昌县文化馆推出的“越青夜校”也深受大家欢迎,10多门夜间课程,让“碎片化”学习时间,从周末转到了平时,从中午挪到了晚上。

在乡村,文艺团体也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断修炼“内功”。新昌县开心美艺术团是当地一家民间文艺团体,该艺术团通过集中排练,专业教师碎片化式线上线下辅导提升节目品质,从而成为新昌多个“生活圈”里的常客。去年,舞蹈节目《踏青》还作为优秀节目,在全市全民艺术普及辅导成果展演展示活动中精彩亮相。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除了有各类线下文化空间和文化活动,还有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的线上共享资源。打开“浙里文化圈”小程序,演出、观展、看书、艺培、雅集等多个类目的线上视频和课程让人眼花缭乱,更有各类本地的线下文化活动提示,等待大家就近选择。

“你看,这个国潮美学课程报名时间是3月14日,我已经定好闹钟了,到时候一定要抢到课程。”13日中午,梅山社区居民魏雅琴指着小程序里的信息说,这样的线上综合信息展示一目了然,抢课十分方便。

C

1065个“圈”

“圈“出满满幸福感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是2022年省政府‘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程。”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李海英介绍,2年的时间,全市共建成106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2024年还将继续打造165个“圈”。

记者了解到,目前建成的1000多个“圈”里,有近三分之一在乡村,一部分在新建社区。而这些地域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少不了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文化团体的“下沉”。许多文化馆将“美育课堂”公益培训课程等送进社区、高校,将文化活动普及到乡村,极大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顾虑。

“随着‘我的艺时光’午间文化一小时及生活美学部分课程下沉基层的有效复刻,我们还将建立更多的‘美育基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绍兴市文化馆馆长许金辉表示。

作者: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