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建好用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市委、市政府决定,命名中共绍兴历史展陈等10家单位为绍兴市第十二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次命名后,全市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数达到117个。
来跟随记者一起
探访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起来看↓↓↓
胡愈之故居
胡愈之故居——敕五堂,位于上虞区丰惠镇老街,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大宅院,当时是为了纪念胡氏先祖胡安国所建。128年前(1896年9月9日),这座已薪传了300年的胡氏古宅,诞下了第九代的第一个男孩,他就是后来的大牌记者,著名编辑家、出版家、翻译家,被称为“中华民族脊梁”的社会活动家胡愈之。胡愈之一生为国家和民族振兴奔走操劳,鞠躬尽瘁。他是新中国首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中国民盟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于1986年逝世。
胡愈之故居坐北朝南,为一四合院“走马楼”式建筑,由中轴线和东西两跨院组成,建筑面积1810平方米,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自2007年起,当地政府对胡愈之故居开展抢救性维修,同时陆续投入470余万元对故居内的展陈进行全面提升改造。
据了解,胡愈之故居是外地游客到丰惠老街不得不到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为守好“红色根脉”,当地在“微改精提”过程中改变原有单一布展空间,拆除陈旧展项、展品,对整个展馆进行新一轮的布展规划、设计与实施,以及部分场景复原工作。
目前,故居内展陈内容主要分为胡愈之生平事迹展、后咫园、敕五堂会客厅、生活起居再现、盟员传统教育基地、敕五堂族史与先贤展、临展区、新闻大讲堂、开明书屋和服务休息区等。其中,最为重要的胡愈之生平事迹展由“敕五堂少年才俊”“新文化运动骁将”“救国救民的斗士”“文化传播擎旗手”“创刊出版实干家”“世界语交流使者”和“民盟重要领导人”7个板块组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展陈在实物展示、图文并茂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投影、幻影成像、互动屏幕、声音环绕、情景再现等多种现代科技技术手段,使展陈内容生动形象,参观体验感、认知性、趣味性较高。
自2022年,故居修复开放以来,全国、省内各级单位、高校团体陆续来到故居组织开展各类考察、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及主题教育等活动。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实施文化梳理工程,通过艺术展陈、文创产品、情景演绎等多种方式,传承和发扬好这些具有丰惠气质的历史文化,盘活用好敕五堂、吴觉农纪念室等文化标志性空间,招引优质项目、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将其进一步打造成氛围庄严大气、空间布局科学、教育意义深厚的红色教育研学场所,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文旅力量。”上虞区惠丰镇文化旅游办干事李浩然说。
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
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位于上虞区陈溪乡,是上虞竹隐陈溪景区内重要红色文化载体。后勤基地座落于陈溪通泽广场,紧邻钟灵毓秀的“双石笋”,背靠底蕴深厚的通泽寺,是一座白墙灰瓦的仿古四合院,建筑风格清雅古朴、简洁大方,该基地占地面积1260㎡,建筑面积520㎡,于2013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后勤基地共分三大展厅,内设61个展板,28个展柜,200余件实物,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模拟等方式,描绘“燃起红色火种”、“厚植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三大篇章,生动形象地展示上虞地方党组织在陈溪珍坑建立虞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陈溪开辟“九厂二院”后勤基地以及陈溪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支援战斗的热血场景,同时凝练出“共我”、“忘我”、“无我”的“九二精神”赋能陈溪乡村振兴,以及陈溪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喜人成就。
据了解,上虞陈溪乡与浙东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的梁弄毗邻,且四周石壁岭险境挡道,易守难攻。1945年春,新四军浙东纵队在陈溪开辟后勤基地,设立了军械厂、印刷厂、织布厂、弹花厂、翻砂厂、皮革厂、鞋底厂、印染厂、被服厂、鲁迅学院和医院,史称“九厂两院”。
记者在现场看到,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里陈列着抗币粮票、枪支弹药、衣物被褥等战斗及生活用品,讲述英勇的陈溪百姓为新四军提供场地,保卫工厂,运送物资的革命故事。
后勤基地开放以来,先后被评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博物馆,市级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及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等,逐渐成为上虞区红色印记线路主阵地及红色旅游热门地。
近年来,通过举办“红游陈溪”“党建引领共富 红色聚力先行”等活动,基地累计接待游客近25万人次。“今后,我们将依托米果果阳明研学基地,串联基地周边石笋山、鲤鱼坝、党建公园等景点,开发‘小小新四军’研学线路,深入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助力乡村振兴。”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负责人姚瑶说。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高建峰 胡鑫凯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