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虞,说起张杰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这位旅居香港多年的乡贤,自己省吃俭用,40年来先后为家乡上虞捐建了38所学校,总金额达1500多万元,受惠学生达2万余人。
2005年,梁湖中学异地新建,张杰先生得知后,以华侨的名义帮助学校成功申请了150亩土地,并将之前获得的各类奖金攒起来,一共20万元,全部赠予校方,资助建造新校舍。学校为纪念张杰先生的善举,改名为张杰中学,还特地设立了张杰事迹陈列馆。
上虞区张杰中学校长 夏水根:我们就是要把张杰先生的无私的爱和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的大爱深度融合,把爱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伴随学生成长。
张杰先生并非大富大贵之人。1978年,他在香港九龙租了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楼道口,做起了小本生意。生活本可以平平淡淡、自给自足。可是张杰却偏偏走上了在别人看来匪夷所思的捐资助学之路。因为他始终怀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信念,有感于自己没能多读书,牵挂家乡那些莘莘学子们。小小的铺子开张第二年,张杰先生就攒钱为上虞中学买了台3000元的电视机。
上虞乡贤 张杰:振兴中华,务必要发展教育,但是中国人口多摊子大,单靠国家拨款是不够的,我作为海外的游子,来分担一部分。
再难不能难教育,再苦不能苦学子。此后,他看到家乡哪里办学困难,哪个学校有危房,就到哪里去捐助。为了多挣钱,夏天小小的棚内温度高达45℃,张杰还要开锅煮茶叶蛋;凌晨起床把买来的螃蟹清洗,常常被钳的满手是血,但他都无怨无悔。
上虞乡贤 张杰:好多亲戚说,阿哥啊,买间屋改善下自家,我一想,买间房只有五个小孩受益,如果这200万造了学校 有多少人受益啊。
在张杰眼里,每省下一块钱就能帮家乡的学校多垒一块砖。他先后捐建起38所新学校,给教室安上了最新的设施。在张杰教育基金的奖励和帮助下,当地不少贫困学子重返课堂。渐渐地,张杰的的家人读懂了他这颗赤子之心,大力支持他的仁爱之举。为了捐资兴学,一家人一直挤在香港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张杰女儿 张蕉珍:他说帮助别人来快乐自己,我们自己认为爸爸做善事一定会有回报 回报一个“德”给我们。
这些年,张杰先生除了捐资助学,还年年不忘给环卫工人和园林工人以及孤寡老人们送爱心,资助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张杰先生的爱乡善举在曹娥江两岸传唱。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他“浙江省爱乡楷模”荣誉称号。张杰还先后当选“浙江骄傲”和“感动绍兴”十大人物之一。
上虞区张杰中学学生 徐晨函:他倾其一生积蓄,勤俭助学,赤诚爱乡的精神被誉为“张杰精神”,作为张杰中学学生,做张杰精神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原上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根苗:兴起了由企业家,人民群众集资兴教,建立各类教育基金,上虞现在出现这样一种很好的文明风尚,是和张先生的精神分不开的。
(内容来源:绍兴新闻频道)
作者: 编辑: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