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劳动争议案件为何“断崖式”下降?

2024-01-13 09:06

来源:

记者从市中级法院了解到,2023年全市一审劳动争议案件同比下降31.94%,降幅全省第一。案件数“断崖式”下降,背后是绍兴法院构建的“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多元解纷—诉讼断后—救助兜底”劳动争议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正是绍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防未病,探索前端化解机制

2023年12月,在一起欠薪引发的劳资纠纷调解中,经过越城区人民法院袍江法庭工会工作室调解员的努力,双方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在拥有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的袍江,类似的劳动争议如同家常便饭,但这几年,此类案件却逐年下降,原因何在?

记者采访发现,早在2019年,袍江法庭就试点设立工会工作室,组建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团队。一旦遇到重大或突发的群体性劳动争议,就启动应急协调机制,开展联合调解,切实提高劳动争议调解率。同时聚焦争议高发行业、企业、员工等关键数据,及时锚定纠纷源头,探索劳动争议纠纷前端化解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不仅仅是袍江法庭,近年来,绍兴两级法院依托镇街社会治理中心和共享法庭设立“工会劳动服务点”,由专人负责强化工会劳动争议调处职能,与劳动保障协调员、劳动保障督导员和劳动保障专员协同,避免更多劳动争议进入仲裁和诉讼程序。

在柯桥区马鞍街道,由200多家企业调委会组建的人民调解组织,织成一张调解网覆盖整个街道,在当地法庭专业力量的辅助下,每年成功调解小微劳资纠纷1000余起。

“抓前端、防未病”,绍兴法院还与多部门联合摸排,建立企业用工风险台账,助力打造“无讼厂区”。去年以来,绍兴两级法院依托全市7家劳动争议共享法庭,开展精准普法100余次。同时,开展诉源治理,推动调解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大量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解决于诉前。

大调解,构建全周期治理体系

2023年,嵊州一纺织公司5名劳动者以公司拖欠工资为由向嵊州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立案审查时,嵊州市法院发现该起案件可能存在涉众风险,遂及时约见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

经了解,该公司已经濒临破产,但尚欠70余名劳动者工资30余万元。嵊州市法院第一时间向辖区街道办事处通报情况,最终,这起涉及70余名劳动者的群体纠纷在街道办事处、社会治理中心、工会、法院等部门的联合调解下得以解决。

近年来,绍兴法院联合人社、公安、住建等多方组织参与调处工作,实现60%以上劳动争议就近就地一次性、一站式解决。就在2023年初,绍兴法院联合司法、人社、总工会等部门单位出台《开展劳动争议全生命周期治理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坚持党建引领、服务大局、人民主体、三治融合、数智赋能,构建矛盾纠纷全周期治理体系,努力实现“纠纷少发生、发生少诉讼、诉讼少对抗”。

“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我们还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劳动争议治理,比如在柯桥、新昌等地,动用乡贤、老乡队伍,结合专业调解力量,在劳动争议纠纷调处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市中级法院民一庭相关负责人说。

新格局,完善裁审衔接机制

2022年8月,市中级法院推动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兼职仲裁员、调解员待遇保障文件,从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中择优选任兼职仲裁员,开展培训、管理、考核,并持续充实兼职仲裁员队伍。

在劳动争议案件办理中,各级仲裁委积极推动裁审衔接,规范案卷流转工作,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卷宗进行分类存档,建立仲裁与法院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共享案件处理信息,同时推动内部衔接,加强与监察、社保等相关部门科室的沟通协调,高效运用职能优势,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引导当事人选择最佳维权途径。

“加强裁审衔接是劳动争议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可以使大量劳动争议纠纷在诉前的劳动仲裁阶段就得到有效化解,充分发挥劳动仲裁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市中级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