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
又一绍兴籍巨星陨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徐承恩,浙江绍兴诸暨人,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发布了讣告。▼▼▼
长期从事炼油厂的工程设计工作
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徐承恩,浙江诸暨人,1927年1月21日出生。
1949年9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先后在辽宁锦州石油六厂、东北石油管理局、北京石油设计局、北京设计院、工程建设公司工作,长期从事炼油厂的工程设计工作。
1989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1990年,被中国石化总公司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6年,被聘为中国石化第一届科技委委员;2013年,被聘为中国石化科技委顾问;2017年,被评为第三届“感动石化”人物。
诸暨应店街人
坎坷的异乡求学路
1927年,徐承恩出生于诸暨应店街镇紫阆村。随着年岁的增大以及家人的鼓励,他踏上了异乡求学路。
然而在求学路上,徐承恩遇到了不少坎坷。1938年,他到绍兴参加入学考试,由于不清楚入学考试统一规定,成绩作废。这次失败促使他下定决心继续求学。
1939年5月,日本开始轰炸绍兴,一颗炸弹落在了徐承恩补习学校的操场上。从那天起,他和其他同学过上了颠沛流离的学习生活。
“那时候读书太难了,课堂上我们一只耳朵听课,另一只耳朵却要听防空警报。”徐承恩感慨。
1945年初秋,高中毕业的徐承恩被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正式录取。1949年,徐承恩大学毕业后,带着建设新中国的梦想来到东北,走上了研发石化工业技术的道路。
为石化工业奋斗70多年
90岁高龄仍在一线指导工作
自参加工作以来,徐承恩为中国石化工业发展不懈奋斗了七十余年。
他将毕生心血投入到炼油工艺设计和科技创新事业,为中国炼油工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上世纪六十年代,徐承恩主动承担被誉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尿素脱蜡装置工程设计工作。
他提出设计院从单一的炼油设计向石油化工型转变、从国内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变、从单独工程设计向工程总承包转变,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带头开展“汽油改质”攻关会战,成功开发、设计了甲基叔丁基醚装置,促进了催化重整催化剂的更新换代和汽油脱硫醇工艺的优化改进。
他主持设计的福建炼油厂总体工程被建设部授予全国最佳工程设计特等奖,主持设计的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编《催化重整工艺与工程》,参编《化工百科全书》,为行业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徐承恩对工作充满热情,90岁高龄仍亲临工程一线指导工作。
致敬!
感谢徐院士为中国石化工业
作出的贡献!
一路走好!
(越牛新闻综合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光明日报、绍兴日报等)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