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小城故事③夏履桥

2023-11-27 17:00

来源:

传说4000多年前,大禹奉帝舜之命,担当起了治理洪水的重任。

开始时,大禹仍然套用父亲鲧的治水做法:东边堵,西边截,南边拦,北边驻,虽已苦战数月,但仍然毫无收获,汹涌的洪水依然泛滥成灾,氏族百姓依然流离失所。

有一天,他感到实在太疲倦了。坐在路旁,昏昏沉沉的打起了瞌睡。睡梦中,有一个手拄拐杖的白胡须老者对他说,在茅山东面的宛委山上,有一座巨大的合河石,石缝内藏有天书玉简,里面记载着如何治理洪水的妙计秘诀。

大禹从睡梦中惊醒,定了一下神,暗想,那不是土地爷来提醒自己了吗?

急不可待的大禹日夜兼程,他按照梦中所说的方向,找到了那块巨型合河石,向石缝内张望。果真看到一本发着光亮的书,自从在宛委山得了天书之后,大禹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更足,治水劲头更高,根据天书所说的治水妙计和方法,结合实际,制定了一套较为具体的治水方案,逢山开路,逢洼筑堤,运用封堵与疏导疗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洪水治理。

一路上,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排除了一关又一关的险阻。一天,当大禹带领着治水大军来到西南方向的一条名叫东江的大溪时,脚上穿着的那双履却被埋在了淤泥中。由于治水重任在肩,大禹顾不得更多的时间去寻找那双履。便赤着双脚带领治水大军一刻也不停留的继续前行。

就这样,大禹在天书的指导下,历经千辛万苦治理水患,他13年奔波忙碌于治水的最前沿,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平了洪水,变水患为水利,造福于百姓。

为了纪念当年大禹治水,百姓们在大禹遗履的那条东江大溪上,特地建造了一座南北走向的四孔平桥,并将其称为夏履桥。村以桥名一直沿用至今,当年的夏履桥早已经坍塌,而现在的下吕桥则是始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作者: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