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们的村庄①绍兴坡塘风雅逆袭,解“空心”之痛

2023-07-27 09:31

来源:

【编者按】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让百姓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时代的命题在不停歇地叩问。

2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率先破题,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起手,开启了万千村庄的美丽蝶变。

20年后再回眸,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千万工程”润物无声,不仅改变了无数村子的命运,更深刻影响了中国乡村的未来。

盛夏时节的古越大地,万千村庄各有繁华:他们古朴静谧,又不失青春活力;还原传统风貌,又接轨时下潮流;既有文艺情调,又不乏世界风情。

在这里,可观乡村新貌,可知蝶变答案。今年7月下旬,越牛新闻特别推出“我们的村庄”系列访谈报道,带着十大问题,我们深入乡村,去探寻20年来绍兴在实践“千万工程”伟大蓝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本篇聚焦绍兴“乡村振兴先行村”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追寻“乡村‘空心化’的破解之法”。

暑气升腾,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去探寻山林。

这里是离城最近的茶园,青砖黛瓦、创意壁画、咖啡书店、烧烤露营……,走进绍兴市坡塘村,风雅和时尚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艺术家用油彩描摹村颜,孩子们在笑声中追跑茶山;中午时分,村民自营的农家小馆里人头攒动,土鸡煲鲜香、醉龙虾清甜,不远处莲花落唱起乡村赞歌……

很难想象,这座人气十足的美丽村庄曾破败不堪,更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空心”之痛。人口流失最多时达100多人,是该村总人口的半数。“我门的村庄能改变吗?”这个问题曾是压在村委、村干部心中沉甸甸的大石头。

从泥泞破旧的后进村,到远近闻名的“网红村”“示范村”,坡塘华丽转身的故事,成为“千万工程”推进中绍兴无数乡村蝶变的缩影。

2023年7月21日,越牛新闻记者杨旭晓就“如何破解村庄‘空心化’的问题”与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罗国海展开了对话。

杨旭晓:罗书记你好,坡塘村现在成为很多人慕名而来的网红打卡村了,但长期以来,其实农村的人口外流问题成为很多村子发展受限的原因之一。坡塘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吗?

罗国海:经历过。以云松自然村为例,改造前,常住人口不断地在外流。那个时候我印象很深,即便会议提前通知定在周末也总凑不齐人,很多村民都离开家乡在城市务工、生活。

杨旭晓:人口流失最严重的时候,大概流失了多少?

罗国海:云松自然村最初人口是500多户,最严重的时候,常住人口不到一半。

杨旭晓:那您有没有分析过,出现这种情况的症结都有哪些?

罗国海:过去,村子的人居环境停留在“脏乱差”的阶段,基础设施不完善,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的局限性非常大。这样的情况下,年轻人普遍不愿意留在这里生活,也找不到创业致富的途径,所以,人口外流无可避免。

杨旭晓: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坡塘村都有哪些举措?

罗国海:首先是改变人居环境。2015年起坡塘村下辖的坡塘、云松、应家潭、盛塘四个自然村开始进行整体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紧紧抓住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完善设施、提升村容村貌。其次是完善基础实施,进行艺术赋能。新建篮球场、健身步道、儿童游乐园等休闲设施,对村内老台门、旧民居、破厂房进行“小规模、小尺度、渐进式”的艺术化改造,打造成乡村博物馆、乡村艺术馆、树兰书屋等空间。为回归乡里的村民提供诸多便利。

杨旭晓:在推进的过程中,有遇到一些难题吗?又是怎么化解的呢?

罗国海:有句话叫做“若要富先修路”,如今致富的之路的难点早已不在交通上,而是如何打开老百姓的思路。举个简单的例子,村子改变后游客渐渐增多,餐饮服务成了紧缺业态,我们村干部们一致认为如果村里能够开设农家乐或是小餐馆,肯定能带动村民增收。可是,村民们却有些犹豫,他们生怕投入无回报,都不愿尝试。于是,我们选中了几家挨个劝解疏导,最终成功开起了云上小馆,接着,其他村民见到有利可图后,村里又陆续开起了5家农家菜馆,旺季时有的店一天的营收就超过8000元。

杨旭晓:现在村庄一年的村集体经济收益大概能有多少?

罗国海:2016年大概是90万元左右,2022年达到了190万,今年预测能够突破240万元。

杨旭晓:这一系列措施之后,人口流失情况改善了吗?

罗国海: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没有改造前,云松村的常住人口只有200多户,如今常住人口超350户。更令人可喜的是,不仅仅是原村民回来了,还吸引了不少城里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轻人来村里创业、居住。他们的到来,为村子后续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此外,乡贤力量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有的捐款捐物,村口的路廊,就是一位乡贤出资了20多万与村民一起捐建起来的;有的施展才华,不定期组织医务力量,送医下乡义诊,也有定期坐诊健康小屋,免费为家乡人民看病诊治。有的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村民,最近天气炎热,一位乡贤便煮了干菜汤和凉茶摆在屋前免费请游客们解渴解暑,有村民看到后觉得这样很好,马上也跟着学起来了,村里的风气愈发良善和睦。

杨旭晓:坡塘村的变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那接下去坡塘村,还有哪些计划和新动作吗?

罗国海:我们将继续做精“云松”这个网红点,用这个爆点去带动应家潭、坡塘、盛塘三个村的发展,带领村民奔向共同富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村民归心,乡愁可寄

风雅坡塘,未来可期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屠妍婷 冯古川 杨旭晓 胡宏奔 实习生 陈亦钦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