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7月20日,镜岭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顺利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省移民办审核,标志着可行性研究阶段移民安置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具备向国家发改委报送条件。
镜岭水库工程估算总投资达125亿元以上,总库容3.13亿立方米,将成为我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也将是我市库容最大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将补齐流域防洪工程短板,提高下游防洪能力,直接或间接保护220万人生命和财产安全;将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年均可提供优质水1.09亿立方米,惠及400万城乡居民。
2022年9月5日省政府发布“禁建令”,随后,库区淹没线下实物指标复核、库区周边影响人口房屋调查、移民安置意向调查等工作有序开展,一步一个脚印,到2023年7月完成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批复和移民安置规划审核,仅用时10个多月,创造我省大型报部水库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移民安置规划专题报批最快速度。
刷新“镜岭”速度
浙江镜岭水库是曹娥江流域防洪安全的关键控制性枢纽、“浙江水网”的重要结点工程,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灌溉发电,为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是全省“十四五”期间库容最大、单体投资最大、移民人口最多的水利工程,是2023年水利部重点推进前期工作的66个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省主导的23个重大项目之一。
镜岭水库工程建设征地范围涉及新昌县镜岭镇10个行政村,搬迁人口约1.2万人,征收土地约1.4万亩,拆迁房屋约79万平方米。因此,实物摸底调查工作体量大、任务重,市镜岭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迅速进村,主动开启“白+黑”“5+2”工作模式,协助镜岭镇、村干部一起有效协调解决碰到的各类困难与问题。自2022年3月16日新昌县发布库区控制通告后,提前开展实物摸底调查;2022年9月5日省政府发布“禁建令”后,仅用1个月时间便完成实物调查成果公示复核。
曾担任磐安流岸水库、奉化柏坑水库等大中型水库主设计师的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专家牛牧全程参与了此次实物摸底调查。从3月16日新昌县政府发布“控制通告”开始,到5月20日全面完成调查,速度之快让牛牧十分感慨:“镜岭水库工程实物摸底调查工作如此高效,跑出了水利工程建设‘镜岭速度’,在省内大中型水库建设史上实属罕见。”
下沉一线、深入库区、靠前指挥,是刷新速度的“秘笈”。市镜岭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建立市级统筹、县级主抓、乡镇推进、村委协助四级联动机制,为实现“枫桥式”水库移民提供机制保障。“我们调整库区领导干部下村制度,镇班子领导和中层干部联村联户,力图第一时间消除村民疑虑。”镜岭镇副镇长张嵩介绍,充分发挥镇、村干部情况熟、号召力强的优势,按地对人、走村进户、调研走访,截至目前,累计走访2000多户,在最短时间内摸清人员信息、建立工作台账、宣传移民安置去向、安置方式等相关政策。
“库区内多为留守老人,且人口居住分散。”市镜岭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移民办主任王江辉介绍,甚至不少村民很久没有在村里居住,为此联系干部积极开展库内库外协同对接,充分征求意见,争取支持配合。下潘村村民潘永法已经好几年没有回村了,但关于移民工作的征求意见中,一次也没落下他。“儿子在南京工作,他也跟着一起住过去了。”下潘村党支部书记杨永超说,自己手机里存着村里几乎每位村民的电话,一旦有需要,就及时拨通电话,耐心答疑,“得把移民政策及时向村民传达”。
在水利部水规总院和省移民办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和相关区、县(市)的全力配合下,仅用时10个多月,即完成水库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移民安置规划专题报批。
2022年9月30日,完成人口、房屋及附属物三榜公示,创造了“禁建令”发布后一个月内全面完成实物调查成果公示复核的超常规速度。
开展实物调查。
2023年4月26日至27日,水利部水规总院会同省移民办在新昌召开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审查会。
“留影·镜岭”记录下竹潭村2023年新春全家福。
传递“镜岭”温度
镜岭水库建设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以后住在哪儿?”是移民最关心的事情。但这个问题的选择权还在村民,为此市镜岭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坚持在工作中站稳人民立场,确保移民“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就安置方式及安置点、移民安置规划等重点内容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规划的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
早在今年2月份,10个移民村就下发安置意愿摸底调查表,针对安置去向、安置方式充分听取村民意见。“那两天村委办公室每天都人头攒动。”杨永超回忆道,大家都琢磨着接下来要去哪里,“除了表格上的选项,指挥部还鼓励村民把自己的想法都写进调查表”。
为了让村民了解移民安置的情况,工作人员一次次来村里给村民讲解政策、介绍安置点,在今年4月和7月,移民村两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给大家吃下了“定心丸”。
今年57岁的杨春光是下潘村村民,他清楚地记得7月9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时的场景。“早上8点开会,我7点半就到了。”杨春光回忆,那时候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不少村民了,大家都在展望接下来要搬去哪。会上,张嵩用PPT展示了各个安置点的情况,介绍了哪里是公寓房、哪里有宅基地,甚至连周边配套设施都介绍了个遍。“大家听完都放心了。”杨春光说,开完会他就去安置点所在位置看了看,“真不错,旁边有医院、有学校,生活方便”。
根据移民安置意愿,结合土地资源情况,新昌县确定澄潭街道曙光区块、镜岭集镇区块2个公寓房安置点和澄潭街道棠村区块、澄潭街道麻家田区块、镜岭镇东坪区块3个宅基地安置点。
尽管定下了安置点,但距离搬迁还有一段时间。“不能让库区管控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市镜岭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梁君解释道,2022年9月5日省政府发布“禁建令”后,在库区内的村子就不能再新建相关项目。
如何让库区管控和共同富裕并行不悖?答案是用活用足政策权限,提前预留发展空间。市镜岭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坚持“政府主导、移民主体、市场运作”全链推进,加快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扶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共同富裕浙江示范。“接下来将不断完善库区周边交通、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项目,一批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也正逐步谋划开展,为移民扶持开展积极探索,让水库移民‘搬得出、安得下、富得起’。”梁君说。
留住“镜岭”记忆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
水库移民,短短四字,重若千钧。他们的家乡田园将成为蓝图中水库的一部分,他们从大局出发,默默背上行囊,携家带口,在一片新的土地上,重建家园。
白墙黛瓦一村落,碧水清波一竹潭。走在镜岭镇竹潭村,澄潭江水奔涌向前,一处处村宅、一亩亩良田、一座座古桥,都将成为当地村民的美好回忆。“村里人都舍不得,但我们知道,这是政府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支持。”镜岭镇竹潭村村民丁学青说,今年51岁的她自小在竹潭村长大,对村子很有感情。“我在宁波上班的女儿,最近回来得也越发勤了,每次回来都拉着我在外面拍照,说要记下村子的模样。”丁学青说。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许很多年后,镜岭镇的这10个移民村村民也会有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为了让移民能够记住故土,2022年10月,市镜岭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举办“留影·镜岭”摄影大赛,有的保存下镜岭水库库区“镜水屏山”的美好山水风光,有的记录水库建设者、参与者的精神风貌,有的展现移民无私奉献精神,积淀库区人文历史文化。
同时,鼓励村民收集具有库区特色、文化价值的物件等,“这也为今后筹建相关展馆、平台,还原库区历史风貌等提供要素支持。”梁君说,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探索库区文化保护和历史文脉传承机制,指挥部多次组织相关团队向其他单位“取经”,通过参观考察各大水库信息化系统建设、操作情况,目前已初步形成移民信息化系统框架体系,“我们将借助‘数字孪生’工程,为村民留住‘乡愁’”。
“留影·镜岭”航拍保存下即将淹没的殿前村风光。
(撰文 赵婧赟 图片由市镜岭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提供)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