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浙江百大镇馆之宝,绍兴7件入选

2023-05-19 15:02

来源: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日前公布,绍兴各博物馆珍藏的7件馆藏珍宝成为“百大镇馆之宝”,入选数量在全省各地市中位居前列。记者发现,还有一件“百大镇馆之宝”虽不是绍兴的馆藏文物,却是绍兴出土的国宝。

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由省文物局、省博物馆学会举办,角逐激烈,是一次真正的“比宝”大赛。绍兴入选的“百大镇馆之宝”特色鲜明,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国宝。

春秋青铜鸠杖

现藏于柯桥区博物馆的春秋青铜鸠杖,出土于漓渚镇中庄村,这件青铜鸠杖有着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繁缛的装饰,集中体现了古越人的信仰、民俗和青铜冶炼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亦较少见,弥足珍贵。

南宋石雕犀牛镇纸

现藏于诸暨市博物馆的南宋石雕山形笔架、南宋石雕犀牛镇纸、南宋“碧玉子”铭随形端砚、南宋石雕龟纽水注这一组文物,均出土于诸暨城西望云亭电除尘器厂工地董康嗣墓,这组文物十分精美,显示出南宋风雅。

春秋玉镇

现藏于柯桥区博物馆的春秋玉镇,是兰亭里木栅村印山越国王陵出土的文物。印山越国王陵出土的玉镇共有19件,质料、形制、装饰花纹完全一致。镇有泥质陶镇、石镇、青铜镇、玉镇等,玉镇是等级最高的镇。印山越国王陵出土文物较少,春秋玉镇格外珍贵。

明代青花连枝花蕾纹鸡心碗

现藏于绍兴博物馆的明代青花连枝花蕾纹鸡心碗,其外底突出似鸡心状,胎质细腻,白釉光润,内外通体绘六层纹饰,器型规整精致。这件藏品饰缠枝花纹,纹饰中融入了西域风格的几何图案。

吴越国越窑青釉鸳鸯瓷砚滴

现藏于上虞博物馆的吴越国越窑青釉鸳鸯瓷砚滴,出土于上虞下管镇同郭村,器型为一只蹲伏鸣叫的鸳鸯,通体施青绿色釉,堪称越窑中的精品。

潘法金唱书用的鳖鼓

现藏于越剧博物馆的19世纪初期潘法金唱书用的鳖鼓,是潘法金为落地唱书时伴奏而特别创制。潘法金是嵊州市甘霖镇马塘村人,是越剧进军上海的领军人物之一。

鲁迅《〈古小说钩沉〉序》手稿

值得一提的是,1912年鲁迅撰写的《〈古小说钩沉〉序》手稿,在众多“镇馆之宝”中脱颖而出。它也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镇馆之宝。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执教时,开始辑录唐以前散佚的小说,编为《古小说钩沉》。手稿主要说明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及辑录《古小说钩沉》一书的动机。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伎乐铜房屋模型,这一“百大镇馆之宝”虽不是绍兴馆藏文物,但出土于绍兴。绍兴博物馆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战国伎乐铜房屋模型出土于绍兴坡塘306号墓。1982年,坡塘村狮子山脚下的知青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一座大型古墓葬。这就是浙江重大考古发现坡塘村狮子山306号土坑墓,共出土1200多件文物。墓中还出土了玉虎、玉璧、玉龙、玉蝉、玉龙、月牙形玉佩等珍贵文物。墓中出土最珍贵的是伎乐铜屋模型,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先秦铜屋模型。

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中“绍兴宝贝”数量众多,显示了绍兴文物的分量。这些“镇馆之宝”,证实了绍兴辉煌的历史和文明,是绍兴漫漫历史长河中文化精华的代表。

我市馆藏文物十分丰富。据悉,全市国有博物馆有藏品8万多件,仅绍兴博物馆有藏品1.8万余件;另外,民营博物馆备案藏品3.1万件。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首席记者 周能兵 编辑:倪妮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