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入画,影像成诗。11月6日-17日,由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绍兴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第二届绍兴摄影艺术作品展在绍兴伟丰文化产业园会展厅展出。
作为绍兴摄影最高规格的展赛,第二届绍兴摄影艺术作品展以“光影雅集 绍兴魅力”为主线,从城乡文化,到百姓生活,把我们的视角延伸到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通过讲好“绍兴故事”,让观众更好地读懂绍兴、热爱绍兴。
一展光影,览尽一城魅力
第二届绍兴摄影艺术作品展展出的150件(组)作品,包含“重大主题”“纪实纪录”“艺术创作”“商业及其他摄影”和“短视频”5大类,是由省内外著名摄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从全市309位作者投稿的4468幅作品中,经多轮评审而产生的。
《搭“蚕茧”的工匠》(组图)。 成金元 摄
其中重大主题类作品8件(组)、纪实纪录类作品66件(组)、艺术创作类作品43件(组)、商业及其他类作品25件(组)、短视频类作品8件,可谓题材丰富、风格多元、主题鲜明。
从《奋进共富路上的诸暨“月历”》到《百姓地标颜值蝶变》,从《12年,从点亮一盏灯到万千电灯人》到《晒晒我家的新证》,从《数字化枫桥经验》到《乡村潮物集》……这些作品既有弘扬主旋律、热忱描绘新时代新生活的唯美呈现,又有用情用力讲好绍兴故事和展示宋韵文化的主题创作,从不同侧面讴歌了新时代绍兴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文化旅游以及社会民生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每一幅作品都充分展示了绍兴的发展动力与活力,彰显着市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为绍兴摄影界最高规格的展赛,绍兴摄影艺术作品展通过对摄影题材、风格、方法、技术的进一步探索实践,为创作更多更好的摄影精品力作、培育摄影精英、发掘摄影新人提供强劲动力和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届绍兴摄影艺术作品展对于投稿者没有设置门槛,来自教育、金融、医疗等各行各业的摄影师们以更丰富的视角,展开更立体的影像叙述。
“两年一度的绍兴摄影艺术作品展,是绍兴摄影人用心深耕本土、体验生活、捕捉瞬间、感悟生命的集中展示。主题接地气,而创作手法是艺术化的、创新的,彰显了绍兴摄影人的家园情怀和人文素养,我们希望普通观众能通过影像,感受新时代身边的变化和生活的美好。”绍兴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袁云说。
重大主题,讲好绍兴故事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十四五”时期是绍兴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市域发展之路的关键期,也是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的第一程。为此,本次展览特别新增了“重大主题类”,可在“共富路上”看见魅力绍兴。
其中,金质收藏奖《搭“蚕茧”的工匠》以立体的方式陈列在展览最醒目的区域,这是摄影师成金元拍摄杭州亚运会攀岩项目比赛场馆——羊山攀岩中心的作品,远远望去,整个场馆就像一枚晶莹通透的大“蚕茧”。而作品的主角,是搭建这个“蚕茧”的工匠们:施工人员在高空检验每一个拼接点,为保障室内岩墙一遍遍喷环保漆……约9000平方米的场馆,基础施工容不得丝毫差错。
两年间,成金元无数次来到施工现场,见证了场馆从建设到落成的过程。而现在,当他每次路过这座曾拍摄过的场馆,心中都会产生很多感慨:场馆建成了,施工人员也走了,甚至来不及欣赏这处他们曾付出过青春和汗水的工程。唯有摄影作品,记录下工匠们辛勤劳动的场景,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顾问、浙江省记协新闻摄影工委秘书长裘志伟在《读2022年绍兴摄影艺术双年展作品有感》中写道,“这些朴素而平凡的照片成为时代大背景下的一个个烙印,足以引导人们去深度阅读和思考……透过2022绍兴摄影艺术双年展的作品,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本土摄影关注的目标。这就是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与社会的变迁,关注老百姓的美好向往和幸福图景,用文化的思考和历史的眼光去观看并记录正在变化的时代。”
艺术创作,创造多维影像
第二届绍兴摄影艺术作品展,处处体现着绍兴摄影人在创作过程中主题思想的多视角切入、艺术观念的大胆探索、艺术形式的创新突破,在思想性、艺术性、技术性上呈现出不同的摄影风格,反映了当前绍兴摄影界的创作水平。
“艺术创作类”正是充分体现了摄影师们的妙思意韵,从镜头交汇处延伸,重新审视广阔视域中潜在的无限可能。一幅长卷作品《乡村潮物集》成为亮点。
这幅中国传统山水画般的长卷作品中,内容是在乡村举办的潮流集市,文创、小食、咖啡等时下流行的物品陈列在汽车后备厢之中,在山水映衬下格外生动,集市中村民们新奇、喜悦的表情一览无余。
《乡村潮物集》的作者骆海淼,一直专注于乡村题材的摄影创作,也一直探索着用新的创作形式来呈现中国式的美丽乡村。今年7月9日,骆海淼在上虞区上浦镇大善小坞村参加采风活动。活动当天,马路上正在进行尾厢集市,这引起了骆海淼的注意。那段时间,他一直在创作乡村题材的作品,其中一个主题就是艺术乡建,而尾厢集市其实也算是艺术乡建衍生出来的一种时尚形式。但如果仅仅是记录式的拍摄,很难拍出新意,骆海淼想到以长卷的形式来呈现。长卷画(横卷)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与中国人观看世界的方式有关,采用平视视角——内容丰富、画面震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乡村潮物集》(局部)。 骆海淼 摄
有了灵感,还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要实现一种平视视角,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画面透视,因此绝不能用简单的拍摄、拼接。”骆海淼告诉记者,作品中的所有元素都是当天拍摄的,包括集市、行人、山水,一共拍摄近百张照片,然后把所有需要的元素从原片中扣像,进行重组。这个过程,需要构想平视视角,十分繁琐,前后历时近1个月才完成。
本次展览透过影像,制造了一场可持续而富有创新力的多维度的影像狂欢,艺术之于城乡、艺术之于生活、艺术之于梦想的深层涵义被广泛探索。水网如织,山峦叠翠;路路通达,高楼林立……这些情景记录在摄影家或特写、或鸟瞰、或仰视的镜头中,凸显出绍兴人特有的城市记忆与乡愁,透视出绍兴和谐的生态与人文环境,更呈现出绍兴在时代进步中日新月异的城乡变迁与不变品质。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董晓晓 编辑: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