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活水”为墨绘共富长卷

2022-09-19 06:25

来源:越牛新闻

水利万物,润泽世间。

秋日晨曦,柯桥南部山区平水、稽东、王坛三镇,薄雾萦绕,清泉、山涧、溪流铺陈于青翠山间,小舜江蜿蜒流淌,让南部山区有了更多灵气。

被汤浦水库滋养的柯桥南部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浙东唐诗之路等人文资源,以及日铸茶、青梅酒、香榧果等农特产品资源。但三镇面积的88%处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一产控制、二产禁止、三产限制,发展受到较大制约。

共同富裕,重点在山区,难点在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红线不能突破,但红线并不意味着不要发展,而是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近年来,三镇通过成立强村公司、共富联盟和农文旅研融合发展等多种方式,为南部山区找到了发展新路径,既守住了绍兴的“大水缸”,又让水源地保护区群众与全市人民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平水江水库

9月15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走一线,看共富”全媒体新闻行动采访团走进柯桥区南部山区,探访三镇如何以“活水”为墨绘共富长卷。

平水:以强村公司为引擎,将资源就地转化

平水镇现有竹林面积近5.1万亩,是浙江省竹笋之乡。在平水镇东南部的大山深处,有一个拥有6000亩竹林的村庄——合心村。

采访团一到合心村产品制作工坊,竹子的清香就萦绕鼻间,瞬间消解蜿蜒山道带来的疲惫。工坊里,宋兴盛正和数位村民忙着把毛竹劈开、砍断。“我们村里的毛竹现在供不应求。”66岁的宋兴盛谈起这两年让自己致富的竹子,眉眼满是笑容,“这些毛竹可以编竹篮、打篱笆,用处大得很。去年,我靠这些毛竹赚了近2万元。”

宋兴盛一家共有5.5亩竹林,一年可产毛竹1万多公斤。过去,毛竹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销路不愁,他家日子过得还不错。可近几年,竹产品渐渐被替代,毛竹价格和用量都急剧下降,宋兴盛和很多村民一样遇到了毛竹卖难。受影响的不止竹农,还有村集体,前几年合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到10万元。

镇村两级积极寻找毛竹出路。2021年,平水镇以合心村乡贤企业家任祥的绍兴中禾竹木有限公司为载体,打造竹业全链条产业。合心村通过村企合作,成为该公司首批集中收购毛竹的村之一。仅仅两个月,该公司就收购该村闲置毛竹35万多公斤,平均为每户竹农增收近万元。

为增加毛竹的附加值,今年6月,合心村又成立竹制品强村公司,建设竹制品共富工坊,对村内的竹资源统一规划、经营。同时,招募本村能工巧匠编织竹篱笆、竹篮、竹果盘,制作竹杯等竹器皿。

合心村竹产业

在合心村党支部书记任利成办公室的隔壁房间,堆放着满满一屋子已经被预定的竹篮子。“竹篮子订单已经排到了1个月以后,竹篱笆也预订了1万多米。”任利成说,现在靠着竹产品,已经为本村和邻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村集体经济更是增收明显,预计全年可达80万元。

在平水,强村公司已经成了点绿成金的“共富密码”。“近年来,平水镇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依托全域党建联盟,走出一条组织联建、项目联融、产业联兴的乡村共富新路径。截至目前,全镇共有6个强村公司,其中镇级1个,村级5个。”平水镇镇长喻孙坤表示,政府将发挥好主导作用,推动强村公司成为各类资源的优化融合平台、乡村共富共享平台。

稽东:共富联盟多方发力,让山货借力出山

一只土鸡、一块土猪肉、六七个品种应季蔬菜及特色配菜……临近中午,位于稽东镇大桥村的绍兴三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包装间里,工作人员正忙着打包“稽东一桌土菜”。“稽东一桌土菜”是该公司的主打产品,食材荤素搭配,稍加烹制,便是一桌实惠落胃的农家菜。每一箱都按冷链快递方式发货,次日上午送到客户的手中。记者看到每只包装箱上还印有二维码,能追溯菜的产地、种植户、种植时间、采摘时间、农残检测等信息。

稽东镇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因交通不便、产销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农特产品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一直在思考。”稽东镇镇长吴华军表示,最近几年,镇里通过积极对接乡贤力量、企业力量,持续引入各类工商资本和专业队伍,带动乡村振兴。

大桥村原先是个经济薄弱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3年前,返乡青年尉建亢和朋友成立绍兴三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起一套“山庄引流+基地体验+农户供货”的经营模式。“目前公司和30户农户达成了稳定合作关系,由他们提供新鲜食材,公司负责销售,每天出货量在30箱左右。”尉建亢说,在稽东镇金丰村一处深山闲置农房,还设有“稽东一桌土菜”的首个沉浸式体验点,由当地村嫂就地取材为客人们呈上一桌土菜。

稽东一桌土菜

这边,工作人员忙着打包“稽东一桌土菜”时,另一边,大桥村七旬老人胡友海已经在认领的2亩“共富田”里忙碌了一个上午。“共富田”是瑞丰银行与大桥村联合开展的共富试点项目,即由村民分包种植,村委会承担土地流转费用,所产蔬菜由瑞丰银行帮助推销。胡友海指着“共富田”里嫩绿的蔬菜高兴地说,以前蔬菜种多了卖不掉只能烂在地里,现在好了,他只管种,不用担心卖不掉。

胡友海的幸福感,源自实实在在的收入。瑞丰银行驻村共富金融特派员孙凯介绍,目前全村有28户农户参与“共富田”建设,开辟“共富田”23亩,年产蔬菜近10万公斤。蔬菜除供应瑞丰银行的食堂,还供给银行的其他联盟单位,每年可为参与农户增收2万元。

露营基地

“要把‘共富田’的范围扩大,还要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销路。”为了让更多的胡友海们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大桥村党总支书记胡建明心中已经有了计划,准备引入网络直播平台,借助网红的力量,把山货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王坛:农文旅研融合发展,把流量转为财富

春可采茶,夏能避暑,秋可看层林尽染,冬能观白雪皑皑。作为柯桥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青山绿水的自然禀赋如今成为王坛镇丹家村的发展财富。

几年时间里,丹家村乘着“农旅+”的东风,成功打响“云端丹家”品牌。村里也陆续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星级厕所、休闲木亭。同时,作为南部茶叶产业集聚区项目的“丹家高山茶叶公园”也于2019年建成。茶园面积达1000多亩,成功创出了无公害农产品,雄鹅峰红茶、绿茶成为丹家的优质农产品。

村民孙明凤原在柯桥街道经营多家英语培训机构,每逢遇到烦心事,她都会回老家放空大脑,“家乡的风景能够治愈我,想必也能治愈其他人。”今年7月,她投资300万元的乡野时光星空露营基地正式对外营业,短短两个月,就在社交媒体上爆红,一到周末人气爆棚,星空泡泡屋等特色房型更是“一房难求”。

“等会还有家单位要来谈团建合作。”孙明凤说,她很高兴能为南部山区共同富裕出一份力。之前在基地建设期间,她就雇佣了当地村民,光是劳务费支出就超过50万元。丹家鸡一直是丹家村的特色美食,她计划到时从村民处收购蔬菜,推出丹家鸡火锅,同时售卖特色农产品,既能引流又能增加村民收入。

南部山区

处在水源地保护区,孙明凤很重视垃圾收集和处理。“现在的游客素质比较高,不少人会把垃圾带走。我们也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将垃圾运到指定地点处理。”孙明凤说,只有保护好这方净土,才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丹家村和其他山区村一样,拥有不少闲置农房。借着相关利好政策,丹家村做起了闲置农房激活的文章,部分闲置农房被改建成了民宿。南山小院、宛如云上……王崇线旁,一家家民宿开了起来。其中,“南山小院”是由原丹家小学改建而成,“宛如云上”则是由丹家村原松丝茶厂改建而成。旧屋变新房,“田园生活”引客来,这两家精品民宿在去年成功晋级省级“银宿”。

全媒体采访

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涌入,在给丹家村带来流量的同时,也给当地交通带来了压力。为此,丹家村与接壤的嵊州市崇仁镇岭头山村通过党建共建、跨区域结对,联合打造了一处生态停车场。这个生态停车场预计每年能为丹家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王坛镇副镇长吴佳倩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王坛镇积极推动农文旅研融合发展,把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还与省农科院、诸暨市同山镇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划定高粱繁育试验田200亩,探索新的发展方式。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陈 钢 裘一倩 诸丹萍/文 何雯/摄 编辑:宋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