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澹生堂:藏书名楼能否风采再现?

2022-07-06 16:07

来源:

柯桥区柯岩街道梅墅村列入今年拆迁计划,梅墅是明代祁氏家族世居之地,祁家出过藏书家祁承㸁和其子文学家、戏曲家祁彪佳,这里还曾矗立起江南首屈一指的藏书楼——澹生堂。

澹生堂400多年来声名远播,无论是明末大儒黄宗羲、吕留良,甚至周恩来总理与新中国首任文物局长、藏书家郑振铎,都对澹生堂的藏书极为关注。

祁彪佳像。

祁氏澹生堂遗址

只剩五间老式平房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绍兴出现了一家藏量宏富的私人藏书楼——山阴梅墅祁氏澹生堂。在祁承㸁、祁彪佳父子潜心经营下,这里成为江南首屈一指的藏书楼。

今年7月1日,记者实地探访梅墅村,寻找澹生堂遗存。祁氏家族世居此地,拥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六进大宅,如今沿河的梅墅村村委会所在地就是第一进,澹生堂旧址约在最后一进。“上世纪60年代,祁宅门厅还挂着‘世祖孙父子进士’匾额,上世纪80年代,澹生堂建筑尚且完整,本世纪初,大门口还有几处旗杆。”梅墅村党总支副书记、现年60多岁的王华庆是土生土长的梅墅人,他这样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的村干部说:“土地改革时打开祁家房门,里面满屋是书。”

彪佳路。

记者跟着王华庆沿着商漕江西岸步行50米,左拐后径直前行,就看到五间老式平房,在周边两三层楼现代村宅的衬托下不是很醒目,门牌号开头即是“梅墅村祁家”。

“这里就是祁家藏书楼遗址,美国、日本等国的学者,还有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等都到此探访……”王华庆指着房屋说,近半个世纪以来,来自全世界的文化人、藏书爱好者到此寻访澹生堂,目前市面流通的祁家藏书多出自于此。

不过,柯桥区文保所文物管理部主任周红燕告诉记者,这里不是文保点。

藏书家、绍兴文史研究者方俞明认为,史载澹生堂位于祁承㸁在梅墅营造的园林——密园内,目前梅墅村留有密园假山遗址。他认为五间平房是祁家早期藏书地,澹生堂就在附近,目前虽然没了澹生堂建筑,但仍存在一些遗迹,方俞明认为,澹生堂藏书后来部分转藏到了这五间平房中。

祁承㸁、祁彪佳父子旧居现在的门牌号。

从明末到新中国成立的300多年间,澹生堂经历兵燹火灾、族人北迁、书籍流散等。这五间平房建造时有两层高,1956年时毁于台风,后用原来的建筑材料修建了现在的五间平房。越文化研究者张能耿在《祁承㸁家世》一书中提到,1951年祁豸佳(祁彪佳弟)十二世孙祁崇孝出席中国教育工会成立大会。周恩来总理说,中央有个计划,要把澹生堂与天一阁恢复旧观,散失的书籍尽可能搜集回来。

新中国首任文物局长郑振铎是藏书家,当时他亲自到梅墅村考察,又专程派人到梅墅村整理祁氏藏书,带到国家图书馆收藏。浙江图书馆也带走了部分珍贵藏书。有部分书籍流入民间。

著名藏书家韦力撰文提到,澹生堂第二代主人祁彪佳殉国后,族人把藏书藏在夹墙里。此后,祁家后裔大部分去了北方,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只有一位老太住在原址。后来,老太生活没有着落,开始把墙里的书挖出来,断断续续卖给小摊小贩,后又转至书商手里。藏书家黄裳在市场上发现澹生堂藏书后,听说这些书出自绍兴,立即来到梅墅村,想大批收购澹生堂藏书,但是老太坚决不卖。黄裳跟摊贩约定每人每天轮流去收购,再把书卖给他。

时光荏苒,今天,梅墅澹生堂遗址的藏书早就荡然无存,五间房屋做过仓库,产权也归属异姓,其中有两间出租给了外来务工人员,其余大门紧闭。唯有脚下青石板,单块足足有七八米长、一米宽,古朴厚重,无声地诉说着昔日辉煌。

祁氏澹生堂藏书

比天一阁还多3万多卷

历史上的澹生堂,是当时江南私家藏书楼的典范。藏书9000多种、10万余卷,“藏书充五楹之楼,望若琅寰秘府”。其数量堪称“富甲东南”,比宁波天一阁还多3万多卷。澹生堂主人祁承㸁曾在《聚书训》中提出了四条求购、收藏图书的原则:“眼界欲宽”“精神欲注”“心思欲巧”“抄校欲勤”。因而精品层出不穷,以至于黄宗羲、吕留良两位大儒为争夺祁氏藏书,不惜交恶。

澹生堂主人祁承㸁,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的进士,曾任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地方官,后官终江西布政使右参使。台湾大学教授严倚帆认为祁承㸁是明代中后期江南第一大藏书家。他继承的祖上藏书只有七架,其余藏书来自他坚持不懈地购置,他省吃俭用,甚至妻子陪嫁的首饰也典卖用于购书。澹生堂的得名,源于祁承㸁淡泊人生却不懈追求的精神。

七八米长的青石板,诉说着昔日辉煌。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的一个冬天,一场大火吞掉了祁承㸁青年时代苦苦收藏的图书和祖辈所遗书籍,几乎片纸不留。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但是他没有放弃继续藏书的念头,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对图书的搜藏,直到去世,可说是穷极了毕生精力。

祁承㸁喜爱抄书,多有世人未见之本。版刻精湛,纸墨优良,版心有“澹生堂抄本”五字。每任职一处,他总要搜访遗书,抄录收藏,用他自己的话说,“十余年所抄录之书,约以二千余本。”祁承㸁的几个儿子中,祁彪佳继承父业。

祁彪佳是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多才多艺,极富民族气节。明亡后他投水自尽,以身殉国。此后,他的儿子祁理孙接手祖上的藏书事业。但由于明朝的灭亡与家门的败落,澹生堂藏书远不能与此前相比。后藏书多为黄宗羲、吕留良所有,部分归杭州赵氏小山堂。

祁承㸁所作《澹生堂藏书约》。

幸运的是,祁家藏书关于文献整理和目录编排的理论和方法流传了下来。祁承㸁是我国目录学中具有开创意义的人物,他首创的“丛书”概念流行至今,他撰写的《澹生堂藏书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为藏书家写的古籍善本保管规则,提出了在当时比较系统的藏书建设理论,藏书编目之科学,至今仍被津津乐道。郑振铎评价此书“最亲切动人,不作学究态,亦无商贾气”。

祁承㸁希望这些好书能够传承下去,于是在本书中写下了对子孙后代的要求:“子孙能读者,则以一人尽居之;不能读者,则以众人递守之。”他在《澹生堂藏书约》中写道:“然而聚散自是恒理,即余三十年来聚而散、散而复聚,亦已再见轮回矣。”后来的历史印证了他当年说过的话。

柯桥区文保所

澹生堂遗址有一定影响力,应予以保护

根据柯桥区拆迁流程,梅墅村所在镇街在启动拆迁之前,应将属地文物的情况告知柯桥区文保所。

目前,拆迁尚未正式启动,柯桥区文保所了解情况后,文物管理部主任周红燕表示会及时前往梅墅村现场考察文物遗留情况。“即便那些房子不是文保点,但目前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遗址,也应当予以保护。”她说。

澹生堂旧址上虽已不见了当年的藏书阁,但是,它的影响力至今不衰。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教师、《祁彪佳研究》作者赵素文看到梅墅村即将拆迁的消息,在朋友圈转发关注,她认为藏书楼遗址有明代建筑特征,值得保存。同时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制作虚拟仿真模型保存。最好能恢复园林区和藏书楼旧貌,打造成富有书卷气并且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景区。

从柯桥城区驱车到梅墅村,会经过一条以祁彪佳命名的‘彪佳路’。而翻看高等教育二级学科图书馆学的教材,里面大篇幅提到祁承㸁在目录学上的作为,强调祁承㸁在这个领域无可替代的地位。

复旦大学教授、文献学家吴格曾审定《澹生堂读书记、澹生堂藏书目》(全二册),对祁家藏书的质量和目录学水准推崇备至。《中国藏书通史》第六章“明代私家藏书的贡献”对澹生堂的藏书情况也有详述。甚至有网络博主拍摄《祁彪佳日记》短片,在B站上观看量破万,其中就着重提到了澹生堂。

记者了解到柯桥方面也十分重视澹生堂的名号。柯岩中心小学在学校简介中提到校址所在地毗邻明代文化地标澹生堂。柯桥区实验小学则把其中一幢楼命名为澹生堂,重新挖掘澹生堂的读书精神。

方俞明认为,祁氏父子除了藏书外,在园林营造上的造诣也值得大书特书。此番将要拆迁的梅墅村便是祁承㸁密园的所在地。而离梅墅村不远处的鉴湖大酒店附近的寓山,则是祁彪佳寓园所在地。相传柯岩大道建造时为保护寓山,特意拐弯绕行。这座园林借景鉴湖、柯山,布局精妙雅致,集合了当时一大批文人的智慧,可谓绍兴园林史乃至江南园林史上的集大成之作。

祁家密园残石。

“梅墅的山水地理条件没有明显变化,是否可以根据文献,恢复部分当时的园林和藏书楼,利用好这里丰富且厚重的文化资源。”方俞明说道。

据了解,梅墅村拆迁后纳入《柯桥区鉴湖旅游度假区规划》(下称《规划》)。鉴湖风景名胜区面积为18.95平方公里,分为十里湖塘景区、柯岩鲁镇景区、清水闸梅里尖山景区、陆游故里景区和东跨湖桥景区5个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37.02平方公里。梅墅村位于外围保护地带,不在景区范围内。2020年发布的柯桥区KQ-14管理单元控规中,梅墅村有商业地块、住宅地块和绿地公园。《规划》设定的发展时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总体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的越文化胜景和以水乡风貌为特色的观光胜地、绍兴城市重要的生态休闲绿带。

柯桥区鉴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沈张军告诉记者,眼下梅墅村具体拆迁方案未定,将会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宏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