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嘉泰《会稽志》有记载:“皂李湖在县西北五里,周一十五里”。现位于绍兴市上虞区梁湖街道东南方的皂李湖,水域面积约1500亩,是上虞市“第一大淡水湖”。它三面环山,也是镶嵌于虞东大地之上的璀璨明珠。
据万历《新修上虞县志》记载,皂李湖原名曹黎湖,最初是一个蓄水防涝的人工湖。据传以前这一带山洪频繁,多水灾。唐代贞观年间,乡贤杜良兴兄弟发动乡民兴修水利,当地曹、黎两大家族捐田造湖,出力最多,终成善举。为感念捐田造湖占比最大的曹、黎两姓大族,就称该湖为“曹、黎”湖。
岁月不居,人事变更,家族聚散无常。“曹、黎”谐音“皂、李”,在人们世代口口相传中,“曹黎”湖变成了如今的“皂李”湖。
皂李湖 高利华 摄
皂李湖周遭山峦错落有致,湖中有丘,有岛,有墩,有山, “景似千岛湖”。光绪《上虞县志·山川》中详细记录了周边的自然环境:“(湖)中有姜家独山、曹家独山、杜家墩、大小牛栏墩,旁有鹁鸪嶂、潘家陡、寒天冈、铁甲山、黎岙、周岙、蔡家葑诸岭,又有马郎湾、施家岭、姜婆岙、鲍家岙、澜岭,群山围绕。”
皂李湖山水相映,湖光秀雅,涟漪纷呈,“貌若西湖美”。明代进士陈继畴就曾赋诗《泛皂李湖》:“寻芳莲艳浦,弱水和香浮。画艇轻轻棹,烟波处处收。”
据元代徐勉之的《皂李湖八咏诗序》描述,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元代诗人莫嗛甫所命名的“皂李湖八景”的样貌,当时士绅友人览景吟诗的盛况。莫嗛甫将皂李湖八处景点一一命名:杜墩夜雨、郭墓春云、东阪朝耕、西塘晚眺、马湾二牧、姜岙雪樵、陡门水势、澜岭泉声。这八景极富有诗意,朝暮山水之间,各臻其美。
皂李湖 高利华 摄
“日上扶桑红,烟销原草绿”,春耕时的清晨,曦日初升,彩霞霓照,扶桑烂漫,草绿正生。“东阪朝耕”便是明代诗人叶砥《东坂朝耕》诗描写的模样:“野外烟横曙色分,呼儿驱犊向东村。已欣雨足回畴水,又听鸠啼陇树云。”
明代诗人刘鹏描绘“西塘晚眺”是“岸巾塘上正斜晖,矫首遐观思欲迷”。
“湖山八景”中“杜墩夜雨”是皂李湖百姓纪念杜良兴兄弟的好去处。他们在此地修建了杜君庙,诗歌传颂着他们的故事:“湖南杜家墩,伊昔居杜君。割田创湖后,欲徙西山根。滂沱一夜雨,人屋俱沉沦。父老表其事,立祠在湖滨。”香火旺盛时,前来瞻拜的读书人不在少数。清代丰惠诗人钱汝绅曾写《谒杜君祠》:“荒山松柏迷行径,古殿藤萝护短墙。到此不胜怀古意,好随父老奠椒浆。”
自皂李湖建成,便能灌溉农田一万三千余亩,乡民旱涝保收,成为虞东的“粮仓”。 皂李湖的水利惹得“邻境之人不无盗泄者”。为了解决邻境的灌溉问题,皂李湖后来又建成四座水闸,既调蓄水量,又能通过四十里河惠及县城东乡一带的农田,造福于民,泽惠一方。
近年来,上虞启动了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让皂李湖、白马湖两大文化湖成功“牵手”,两湖输水隧洞全线贯通,大大改善了白马湖的水质,为河湖综合整治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景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皂李湖,正致力打造皂李湖旅游度假区,以其明珠八景开启休闲上虞新篇章。
(指导:高利华)
作者:朱为萱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