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诗路地名63 | 巾山:群塔月映半江水

2022-04-17 10:42

来源:越牛新闻

巾山,又称巾子山,位于临海古城区东南隅,西面是著名的紫阳街,南濒灵江(上游始丰溪、永安溪),是台州地区仅次于天台山的第二诗山。巾山“前绕灵江,下抱古廓,双峰插天,秀色江南”,许多诗人在此频频题咏。

关于巾山名称由来,有两种传说。

明代方孝孺在《巾山草堂记》中描述道:“小山特立,圆秀苍润,远望之,如人之弁冠,人因语之曰‘巾山’。”意思说巾山山顶的双峰(东峰、西峰),状如古代巾帻冠饰,巾山由此得名。

民国《临海县志》记载:“华胥洞在巾子山两峰交界,山腰洼处,一穴近仙人床,相传华胥子所居。”皇华真人华胥子,在此炼丹求道,得道成仙驾鹤仙去时,回望俯瞰,临风作揖,坠巾于此,化为巾山两峰,于是称之为“巾子山”。如今我们也可在两峰间的石璧处看到“遗巾处”,摸摸一旁的“仙人床”,静赏民国屈映光题的“通幽”二字,仿佛也身处仙境,翩然自得了。

巾山群塔。 高利华 摄

远眺巾山,峰上双塔系唐代始建。嘉定《赤城志》载:“两峰如帢帻,一号‘帢帻峰’其顶双塔差肩屹立”。巾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城之中,这两塔也就像一处引路的地标,指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歌咏巾山的诗篇。

与巾山结下不解之缘的当属唐代诗人顾况和任翻了。我们从北麓登山,缘着石级,经茅庵西折,可直登巾子山峰。在南坡可看到“逋翁亭”,逋翁是诗人顾况的字。顾况曾任职临海新亭监,在此写下了《临海所居》:“家在双峰兰若边,一声秋磬发孤烟。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描绘了巾山双峰的幽独宁静,巾山与灵江相互依偎,诗人与巾山、灵江的形影作伴,青眼相看。

巾山。  高利华 摄

如果说顾况是被巾山美景所折服,那么任翻是无意间与巾山相遇的,显得额外有缘。寒窗苦读十年落榜后的任翻,在人生低谷时来到了巾山。白日里清风抚心,鹤过生欣;夜晚下榻禅寺,看到巾山与灵江平分月色,不禁释怀了落榜的苦闷。“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巾山,抚平治愈了任翻落榜的遗憾。后来,他又寻访过两次,感慨“野鹤尚存松露滴,竹房不见旧时僧”“唯有前村明月在,夜深还过半江来”。

巾山唐以后的题咏也很多,如宋代戴复古《题翠微阁》:“双峰直上与天参,僧共白云栖一庵。今古诗人吟不尽,好山无数在江南。” 明代高辅元《双峰》、清代袁枚《题南山殿壁》等,都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巾山有许多条浏览路线,各个方向都有许多景点分布。其中著名的“巾山群塔”,是由南山殿塔、千佛塔以及巾峰双塔构成的,也成为巾山的标志性建筑。除此之外,还可游历小寒山遗址、三元宫、玉辉堂等景点。

龙兴寺。  高利华 摄

巾山群塔和山下的龙兴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巾山景区已被打造成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像结合的范例,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全面拓展了游步道、防护措施等。

2022年央视春晚在巾山设立直播分会场,巾山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我们相信,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之一,巾山的山水人文一定会得到更加精心的呵护,并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指导:高利华)

作者:潘祺祎 编辑:钱天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