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仙果丁宅:数字乡村新高地

2022-04-08 09:08

来源:政务资讯

核心提示

上虞区丁宅乡是国家级生态强镇、全国知名的蚕桑之乡。2018年被评为全省首批、全区首个省级四季仙果特色农业强镇;2019年被评为绍兴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省仅7个)。丁宅乡农业产业优势突出,农村人居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富足美满。

枕水人家。

“未来5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打响农业产业强镇金名片,创建国家级4A级景区’的‘十四五’规划定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以数字化改革为重要抓手,不断把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融合起来,高水平建设农旅融合发展先行区和数字乡村新高地,率先打造‘南花园’共同富裕示范单元。”丁宅乡党委书记陈才华说。

数智丁宅显活力

地处上虞南部的丁宅乡,全乡常住人口只有1万多人,但“仙果”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年接待游客量超过40万人次。“正因为我们小而精,更适合搞‘数字乡村’。”丁宅乡副乡长陈亚运说。

去年5月,丁宅乡与杭州视在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公司研发了‘数智丁宅’智慧乡村平台,全力将丁宅乡打造成‘数字乡村典范’。”杭州视在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数智丁宅”主要包括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数智乡村和智慧应急等4大板块。目前,总投资达1.53亿元的上虞四季仙果·数字农业综合体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通过建立产业链“全景图”,推进“四季仙果”基地数字化改造;投资2000万元,建设集创客孵化、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创智谷项目,充分激发农创客活力;“田间一件事”智慧服务系统应运而生,在全乡建起19个点位的网络,诸如各类仙果市场行情、农田流转、出租水稻联合收割机等涉农信息,都能通过手机及时了解到,让更多农户享受数字化发展红利。

科技兴农。

“‘环卫e眼’App,不仅让我们能够精准整改,还大大减轻了大家的工作量。”丁宅乡下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丁梓山说,涉及乱堆乱放、垃圾分类、道路保洁等10大类的125个点位一次性整改到位,让下宅村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丁梓山口中的“环卫e眼”是丁宅乡刚上线的人居环境管理App。去年6月下旬,全乡7个行政村对人居环境来了一次交叉大检查,将发现的问题拍照上传到“环卫e眼”平台。村干部只要在手机端打开“环卫e眼”App,就能发现上传的照片所拍位置、整改类型等信息。整改后的照片上传后,由乡村镇建设办工作人员赵林江负责审核。“以往,照片位置要找个半天,如今,借助数字化功能,能直接导航到现场,还可以省去建台账等环节。”丁梓山对“环卫e眼”赞不绝口。

据介绍,这次人居环境交叉检查,全乡7个村共上传“问题照片”692张。“短短几天时间就完成整改,而且整改效果不错。”赵林江说,这么大工作量,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项目主体框架已结顶,预计今年5月底完工。建成后,这里将作为数字农业示范区,有效推动丁宅乡数字农业经济多元化、融合化发展。”站在丁宅乡百悬线与丰章线交会处的数字农业综合体项目现场,丁宅乡党委委员高锋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53亿元,集中数字农业管理中心、小镇客厅、智能保鲜储藏平台、“四季仙果”展销平台、乡村创客平台、农旅体验综合体平台及配套餐饮休闲服务区等功能。其中,数字农业管理中心作为承载上虞“四季仙果”产业数字化示范建设项目的综合平台,作为上虞农业大脑,将对上虞区的“四季仙果”产业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离数字农业综合体项目不远,是王园园的农创智谷项目。王园园2013年辞去在北京的工作,回乡创办占地400亩的南野农庄,种植水蜜桃、冬桃等“四季仙果”,如今在业界已小有名气。“那时光有情怀,‘水土不服’踩了不少‘雷’,浪费了不少时间。”王园园坦言。为此,她和省农科院、区农业农村局等联手,合力推进农创智谷项目,致力打造集创客孵化、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性园区。“凡是农创客都可以加入这个项目,种什么果、怎么种等,都有省农科院专家指点,可以让农创客少走3至5年弯路。”王园园意气风发地说。

三村抱团向未来

这两天,在丁宅乡上宅村芋艿湾自然村,漫山遍野的桃花烂漫绽放枝头,犹如翩翩起舞的彩蝶,与远处的蓝天、村庄融为一体,勾勒出如诗如画的美景。“受疫情影响,在家憋了好长时间,趁着天气好,就和家人到这里来走走,没想到桃花开得这么美!”来自百官街道的游客李英激动地说。

“3月下旬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平均每天的游客有上千人。”上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丁孝章说,这里曾是一片山坡地,为改善生态环境,前些年丁宅乡党委、政府鼓励村民栽种桃树,如今,这片桃林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宝地”。发展乡村旅游后,春季赏花、夏季摘果,还带动了餐饮、土特产等交易,让村民尝到了“靠地增收”的甜头。

“一溪两岸”。

一花独放不是春。“丁宅农业产业优势突出,我们充分发挥片区内特色果业资源连片优势,在党建引领推动下,打破村域界线,推动丁宅、上宅、下宅三村抱团发展,打造‘乐业型’未来乡村。”丁宅乡乡长胡银洲说,将通过探索以“现代农业集聚+跨村联营抱团+‘仙果’+三产融合+数字科技赋能”为特征的“四轮驱动”未来乡村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四季仙果之旅”辨识度的共富发展之路。

作为“四季仙果特色强镇”,丁宅乡从春季的草莓,到夏季的桑葚、蓝莓、葡萄、水蜜桃,到秋季的猕猴桃,再到冬季的冬桃、冬枣等等,全乡“四季仙果”种植面积超过7000亩。按照产业集聚提升带动乡村振兴共富的发展思路,丁宅乡根据三个村的自身特点,形成现代农业产业振兴样板区、农旅融合智创共富先行区和乐水生活夏溪休闲集聚区三大发展组团。

下宅村立足数字农业综合体平台优势,通过引入明康汇、叶氏兄弟等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引进落地航天育种基地、数字农业管理中心、“三位一体”服务中心、智能冷库储藏平台、电商直播中心、数字农业人才培训中心等项目,打造现代农业样板区。丁宅村依托夏溪两岸风光和南野农夫农创智谷、大通农场、卡丁车场等现有的文旅项目,以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思路延伸农业产业链,建设“仙果”农创研学基地,打造集研学营地、住宿餐饮、休闲科普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智创共富先行区。上宅村则围绕天然游泳场、漫水桥、龙鳞坝、十里桃花风情绿道等优势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夏溪水上乐园和滨水野邻营地,打造乐水生活夏溪休闲集聚区。

在创建未来乡村过程中,丁宅乡将以“全产业链培育”和“龙头企业帮扶”两条腿走路,带动乡村共富。以数字农业综合体组团为试点,建设高标准蔬果基地,联动农户蔬果销售,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构建多主体利益共富链条;引进农创客和专业的乡村运营团队,健全乡村振兴新型合作经营体系,深入实施农民工匠培育行动,依托农创智谷平台,招引青年农创客和运营团队入驻丁宅,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智力支持。

“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本化、数字化、生态化为核心理念,按照主导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繁荣兴盛的要求,结合三村特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胡银洲说,以未来乡村建设为抓手,统筹规划丁宅乡全域,实现全域景区化,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落实,也是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新路径。

文旅融合奔共富

远上“青”山石径斜,“桃林”深处有人家。春日里的上宅村芋艿湾自然村,一片静谧的山村风光。“芋艿湾共有90户农户,种植近300亩水蜜桃,水蜜桃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上宅村党总支书记丁孝章说。

芋艿湾桃花盛开。

4年前,顺应闲置农房激活大潮,芋艿湾在上虞吃起了“螃蟹”:不少村民与农宅经营服务(站)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把家里闲置的一层楼房租了出去。然而,岭南、陈溪等周边乡镇民宿业快速发展,有着先发优势的丁宅乡民宿产业并没有领跑。怎么办?

必须走市场化之路!丁宅乡对芋艿湾民宿进行优化,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我们要围绕四季仙果文旅融合产业带发展,挖掘用好丁宅墨香文化、桑蚕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有创意的旅游文创产品,推动文化旅游新业态加速发展。持续放大‘仙果+’节会效应,全面释放旅游发展潜力。”丁宅乡相关负责人说。

下管溪丁宅段俗称夏溪,水面宽阔,孕育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围绕“大花园、大景区”建设,丁宅乡抓住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契机,启动总投资7470多万元的“一溪两岸”建设工程。“一溪两岸”景观带成为了丁宅的一条生态经济发展轴,串起了沿线村庄的美丽经济。

经过努力,丁宅乡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十里桃花风情绿道全线贯通。骑行在全长近10公里的十里桃花风情绿道,山水美景、郊野风光、十里桃园……如视觉大片般不断切换镜头,美轮美奂。

齐岙飞白练。

一带环丁宅,五区多景开。十里桃花风情绿道分为风景体验段、曲径通幽段、山坞桃花段、质朴郊野段和原乡溪林段,各具特色、各富韵味。丁宅乡围绕管溪·山水绿道综合开发,引进乡村运营团队,以“一溪两岸”为轴线,重点打造集休闲民宿、研学体验、水上酷玩、夜间经济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路线。

同时,丁宅乡还全面完成“仙果小镇”旅游景区创建配套工程建设,盘活闲置旅游资源,开发打造华湾、双桥天然瀑布风景区,加快落地卡丁车场、水上乐园等一批适合丁宅发展的旅游项目,以“夏溪云山居”民宿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乡村民宿,真正让游客玩起来、住下来。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张小东 高 锋 范文忠 楼丽君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