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诗路地名55 | 五泄山:万仞飞瀑若云垂

2022-03-07 09:27

来源:越牛新闻

五泄山,位于诸暨市西北20多公里的五泄镇,主要由五泄湖、桃源、东源和西源峡谷四个景区组成。五泄奇在飞瀑,静在禅寺,幽在峰林,其中尤以东源瀑布群和西源生态大峡谷最为著称,是浙江省最古老的生态旅游区之一。

五泄之名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溪广数丈,中道有两高山夹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泄……望若云垂。此是瀑布,土人号为泄也。”南朝梁陈间顾野王的《舆地志》中记载:“山峻而有五级,故以为名。”高高的山上有五级瀑布,这就是五泄山山名的由来。

五泄的山水之秀绝奇峭也是有口皆碑的。南宋嘉泰《会稽志》云:“五泄山在(诸暨)县西五十里。自山五级泄水以至溪,山川最为秀绝。”明代宋濂的《五泄山水志》云:“五泄山在婺、杭、越三州境上,北距富春,南据勾乘,东接浦阳,其山水最号奇峭。”

五泄山。 高利华  摄

五泄不但山水奇绝,人文踪迹也处处可见。沿着紫藤长廊拾级而上,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五泄水库大坝,大坝位于两岸山峰之间,建成后蓄水成湖,起到了防洪和灌溉的作用。和古人缘溪而行不同,我们进五泄山必须坐游船,穿过2公里多的湖面才能抵达。游船在湖面上行进,两岸峰峦倒影,水波清澈,衬得湖水愈发动人,正如宋代刘述《五泄山》所写的“翠屏千叠水潺潺,一簇青鸳杳霭间”。

下船往里走,便与千年古刹——五泄禅寺相遇。唐元和三年(808),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云游四海,被五泄风景所吸引,在此建造了五泄禅寺。后佛教曹洞宗创始人良价在此披剃出家,五泄禅寺内设有“灵默道场”和“良价祖庭”。

唐末五代时著名诗僧、画僧和书法家贯休曾在诸暨五泄禅寺修行十年,并作《送僧入五泄》诗:“五泄江山寺,禅林境最奇。九年吃菜粥,此事少人知。”贯休在五泄禅寺的行踪虽然“少人知”,但却和唐代诗人周镛的《诸暨五泄山》一样,都把五泄山的奇境留在了诗篇中。

五泄的景观主要在东源的五条飞瀑,它们犹如五条白练凌空而下,其壮美汇聚于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宋代诗人杨杰的《五泄禅寺》诗:“青玉成围千嶂合,黑龙分势五溪来。”诗僧咸润的《五泄》诗:“飞泉成五级,一级一龙湫。削出万仞秀,讵让蓬莱丘。”元代诗人申屠徵的《五泄山》诗:“东源壁立万仞崖,五级水自银河来。”都气势壮阔,集中描写了东源五级飞瀑在山崖峭立间飞流直下的声势。

灵默道场。李昕宇 摄

在五泄山的崖壁上还留有唐代刘墉的“俯瞰龙湫”、明代书画家唐寅的“飞瀑”等石刻。从第五泄的“蛟龙出海”、第四泄的“烈马奔腾”、第三泄的“千姿百态”、第二泄的“双龙争壑”到第一泄“月笼轻纱”,五条瀑布姿态各异,风光无限。

宋代诗人刁约在《游五泄山》诗中特别提到了东源和西源的联系:“西源穷尽到东源,直注层崖五磴泉。”东源第一泄的尽头为紫薇岭,翻过紫薇岭便是西源。西源与东源瀑布的沛然气势不同,西龙潭泉水潺潺,山石荦确,格外清新宁静。元代诗人吴莱在《送宋景濂游五泄山》中的“西源山石东源水”道出了东源和西源迥异的风格特点。

诸暨自古便有“浙东巨邑,婺越通衢”之称,五泄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诗人纷至沓来。或歌咏“烟霞一坞两山源,石壁寒垂瀑布泉”,或赞叹“峭壁无时长蔽日,重岩不雨亦生烟”,宋代诗人喻良能一口气写了四首五泄瀑布诗,说:“香炉太白有佳句,雁荡老坡题画图。安得二仙居至此,新诗想见唾成珠。”

现如今,五泄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自然和人文资源交相辉映,积淀丰厚,成为浙东诗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指导:高利华

作者:李昕宇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