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60年,绍剧《三打》再传“新声”

2021-11-24 13:37

来源:越牛新闻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这是6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观看了浙江绍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下的一首诗。在过去的一个甲子的岁月里,这部戏演出超过5000场,成为中国当代戏曲史上的经典。

11月17—19日,为纪念毛泽东同志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题诗60周年,一系列活动在绍兴举行,新版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首演,绍剧电影《孙悟空大战红孩儿》首映,举行绍剧猴戏表演艺术论坛、纪念绍剧先辈七龄童先生100周年诞辰艺术研讨会……

新版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六代演员同台

“云山万重路遥远……”11月17日晚,当高亢激昂的绍剧唱腔在绍兴大剧院的舞台上响起,观众们将如雷的掌声送给了这部经典老剧,这场“唱、念、做、打、翻”俱全的视听盛宴让大家直呼过瘾。

“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最初是七龄童于上世纪40年代自编自导自演的幕表戏,取材于《西游记》中‘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等章回。1957年,该剧经七龄童与著名剧作家顾锡东整理改编,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荣获剧本、演出、舞美、演员等多个奖项。1960年,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局组织创作小组集体改编,由顾锡东、贝庚执笔,把原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孙悟空大破平顶山》两剧糅合改编成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说起绍剧的这段辉煌历史,今年90岁的原浙江省文化厅厅长、著名剧作家钱法成如数家珍。

1961年10月10日,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曾走进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

“当时我只有15岁,在台上演一只小猴子。”如今75岁的绍剧老艺人林如江,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演出时的情景。“谢幕时,我看到毛主席就坐在离我四五米远的地方。”

今年85岁的老绍剧人严新民也同样记得那一天的细节。“毛主席全神贯注地观看演出,随着剧情的发展,他时而点头,时而微笑,有时竟忘了吸手中点燃的香烟,烟灰积得老长也忘了弹掉。”他还看见,谢幕时,毛主席站了起来,向着舞台挥手致意,临走到门口时,他再一次回头向演员们招手。

“可以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改写了绍剧这个剧种的历史与命运。如果没有这部戏,就没有绍剧今天的知名度。”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章劼说,1961年11月17日,毛泽东同志亲笔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此后的60年间,浙江绍剧团虽数代易人,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剧目始终久演不衰。该剧还多次应邀赴日本、丹麦、德国、美国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访问演出,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据不完全统计,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至今已经演出超5000场。

“60年后的今天,我们迎来新版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首演,特别有意义。”章劼说,因为入选今年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戏·经典复排”重点扶持项目,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进行了复排。作为导演,他在尊重经典与当代审美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我们充分运用舞台调度、舞美空间、灯光意境、音乐语汇等手段,对这部经典剧目进行了新的诠释。”章劼说,与老版相比,新版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节奏更加明快、衔接更加流畅、情节更加饱满。

新版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演出阵容也十分强大。主角刘建杨,是当今绍剧猴戏的领军人物,师承绍剧猴戏开创者、“南派猴王”六龄童。同时,还有“梅花奖”得主姚百青、施洁净,“白玉兰奖”得主应林锋、叶婧、章金刚等优秀演员联袂主演,集合了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六代演员。

“无论是孙悟空的‘动’,还是唐僧的‘唱’、猪八戒的‘趣’,都达到了极致的境界。”观众席里,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点评道。“经典作品就是应该这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即使60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再看这部作品,仍然是振奋人心,仍然是光芒万丈。”

新拍电影《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一个甲子的接力

“60年前,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成了电影,60年后,我们又把《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拍成了电影。先后几代的绍剧艺术家们用一根传承的红线,穿起了两部作品,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11月17日,绍剧电影《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在鲁迅电影院举行了首映式。这是该剧的导演钱勇在首映式上的一段深情讲述。

1960年,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片,并制作了普通话和方言两个版本,发行至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72个国家和地区,荣获第二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绍剧声名远播。

“我是在上世纪70年代老电影解冻的时候,才看到这部戏曲电影的。当时,我所在的县城电影院日夜排映,市民们

争相观影。”钱勇说,他当时是电影公司的职员,所以把这个电影看了20多遍,每次看完都意犹未尽。“无论是出色的戏剧文本,还是演员的精彩表演,都令我折服。”

绍剧猴戏在我国戏曲界独树一帜,它集京、昆和其他地方剧种艺术之精粹,融“人、神、猴”三者于一体,主张武戏文演,注重人物情感,擅长以丰富的动作和生动夸张的脸部表情、肢体语言,再结合“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翻”等功法来演绎孙悟空这一特定人物。

“再拍一部绍剧猴戏电影,不是我一个人的愿望,而是我们绍剧人的共同愿望。”在绍剧电影《孙悟空大战红孩儿》首映式上,主演刘建杨尤其激动。他说,他已经60岁了,11岁开始学戏,演孙悟空这个角色已经40年了。“从最初的继承、模仿,到后来在表演中渐渐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对个性的表达。”

刘建杨说,他的师父六龄童68岁时曾想将绍剧《火焰山》拍成电影,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拍成。“我当时就和他说,‘师父你没拍成,我来拍。’就那么简单的一句话,伴随我几十年。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实际上是《火焰山》的上半部。”

当然,60岁的人要拍这样一部武戏,难度可想而知。电影拍摄的第三天,刘建扬就摔断了一根肋骨,但他打着封闭针,绑着护腰带,坚持把电影拍完了。“支撑着我的是一种力量,一种忠心耿耿、义无反顾、刚正不阿、勇往直前、求取真经的孙悟空精神。”刘建杨说,从筹备到上映,整整经历了3年时间。

“作为第二部绍剧猴戏电影,《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是绍剧猴戏表演艺术的传承升华,也是现代影视手段与传统戏曲艺术的再次碰撞。”这是专家们在观影后得出的一致结论。

两场研讨会:绍剧如何续写辉煌

致敬经典,亦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绍兴该如何续写辉煌?这是一个萦绕着绍剧人心头值得思索的课题。

在这场系列纪念活动中,有两场研讨会,一场为绍剧猴戏表演艺术而开,另一场纪念的是绍剧先辈、“活八戒”扮演者七龄童先生100周年诞辰。猴戏与猪戏,这既是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诞下的一枚“双黄蛋”,也是绍剧未来发展中绕不开的两个重要门类。

“做好经典作品的复排,是非常重要的。”在绍剧猴戏表演艺术研讨会上,省演艺集团董事长王文龙提出了他的看法。他在观看了新版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演出后,敏锐地觉察到,这样的尝试非常值得推广。“这样的复排,真正地做到了守正创新。既有老版的艺术精神,又把现代表演节奏运用得非常好。这样的戏,完全可以到全国去巡演。”

原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蒋中琦也有同感。“浙江绍剧团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到今天为止,依然能够达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60年前的艺术高度,这是很不容易的。”在他看来,院团建设是很重要的。“拥有一个经典作品,能不能够一辈子吃老本,就要看这个院团能不能把看家戏真正传承好。”

当然,既要守正,也要出新。对此,蒋中琦提出了他的建议。“绍剧猴戏完全可以做成系列,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课题来做。同时,还可以在表演手段、演出手段,以及艺术呈现上做一些探索。”

对于绍剧猴未来的发展,著名戏剧评论家朱为总看到了无限的可能。“首先是守住传统。经典是通过一代一代人传承而来的,我们要努力达到,不要轻易改动。当然,创新也是必需的。猴戏是神话剧,想象空间非常大。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都涌到电影院看粤剧《白蛇传·情》,这就是科技发挥的作用,绍剧也可以借鉴。”

在纪念绍剧先辈七龄童先生100周年诞辰艺术研讨会上,王文龙强调了猪戏的重要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不仅有‘南猴王’六龄童,也绝对离不开七龄童。他们是一对闪亮的双子星,是一个整体。”

的确,七龄童开创的“笨扮巧演”的猪八戒扮演艺术是中国戏曲界独一无二的,并成为后人效法的一种范式。作为七龄童的儿子,同样是绍剧老艺术家的章金云,为有一个为绍剧而生的父亲感到无比自豪。他提议,可以通过音视频、文字、史料、图片等形式展现绍剧经典,让绍剧后生们既可以瞻仰老一辈的风采,也可以发扬、学习和传承他们的精神。

未来可期。面对下一个60年,绍剧人已经迈出了第一步。11月19日上午,绍剧猴戏传承人刘建杨挂上了艺术工作室的牌子。与此同时,绍剧动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进行了发布。“接下来,我们还要筹划新版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全国巡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绍兴市文广旅游局局长何俊杰说。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徐霞鸿 编辑:张艺涵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