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共同的夙愿。浙江有幸接到历史性重任,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实现共同富裕,说到底还是要从“收入”上下功夫。如果把全社会收入群体划分三个层次,大致可以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
针对高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主要通过第三次分配。而针对中等收入和低收入,浙江则主要靠“扩中”和“提低”,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扩中”“提低”,可以说是推动共同富裕改革中最具标志性,也是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具体怎么个“扩”和“提”法。
8月27日,省委书记袁家军主持召开共同富裕重大改革第一次专题会,重点研究共同富裕重大改革特别是“扩中”“提低”改革。会议提出搭建“1+6+N”共同富裕重大改革体系架构。
昨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示范区 迈向新征程”新闻发布会。 会上,省发改委主任、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孟刚重点介绍了浙江“扩中”“提低”的原则、目标和实现路径。
如何理解“扩中”“提低”四个原则?
“扩中”“提低”既是理论问题,同样也是一个必须去探索的实践问题,如何理解这四个字,最重要的是坚持把握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决定和政府调节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简单说就是,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群体,首先还是要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等手段,努力提高个人和家庭收入。同时政府会通过税收、各类社会保障等,调节大家的收入分配。
二是坚持提高效率和注重公平相结合。探索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形成合理的分配结果。
这也正是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重点研究的问题。注意,是“基础制度性安排”,可见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层面之深、意义之重大。
三是坚持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相结合。增加收入很好理解,减少支出其实是变相的“增加收入”。其重点减少老百姓在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不合理支出。
注意是“不合理”支出。眼下教育、住房方面有哪些不合理支出?
校外补课、学区房炒作;买房房价过高,租房租金太贵,如是等等应该都算。这些不合理支出超出大部分人收入能力,掏空了很多家庭多年的积蓄,影响到了万千老百姓幸福生活的质量,都是今后减少支出的重点对象。
四是坚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扩中”“提低”,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但这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
实现过程中,不会吊高胃口,也不会做过头事,更不会养懒汉。总之会尽力而为,也会量力而行。因此我们该奋斗奋斗,该努力努力。
“扩中”“提低”目标: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说了这么多,“扩中”“提低”到底是什么样呢,首先要确定一个目标:那就是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橄榄大家见过吧,中间鼓两头小,也有点像纺锤,所以也叫“纺锤型社会结构”。这样的社会结构中,中等收入群体占绝大部分,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现代社会结构。
对于浙江而言,建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关键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到2025年,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以3口之家来核算)10-50万的群体比例要达到80%、20-60万的群体比例要力争达到45%,这也是浙江“扩中”“提低”的目标。换句话说,这也是中等收入的指标门槛。
“扩中”“提低” 五大路径
“扩中”“提低”到底怎么实现,浙江提出了五大路径——
促增收,全面拓宽居民增收渠道;
优分配,创新完善分配调节机制;
强能力,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
重帮扶,加强困难群体帮扶;
提品质,全力减轻不合理负担。
比如在促增收方面,浙江提出了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等举措。在强能力方面,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深化技能人才培养等举措。
“扩中”“提低”同时还聚焦重点群体,坚持分类施策。“扩中”群体主要包括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与小微创业者等群体;“提低”群体主要包括低收入农户、进城务工人员、困难群体等群体。
比如产业工人方面,提出要建立产业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产业工人培育机制等举措;新业态从业人员方面,提出了规范用工管理、打通社会保障堵点举措(现在很多快递小哥、外卖小哥还没社保、医保等,今后肯定会完善起来)。
浙江正在编制“扩中”“提低”行动方案
当然美好的愿景要实现,少不了措施保障。发布会上孟刚主任介绍说,接下来,浙江还将构建“共性+专项”的公共政策工具箱,针对共同富裕共性问题,创新完善普惠性政策。
针对重点群体,制定专题性增收激励方案。同时构建“全面覆盖+精准画像”的群体结构数据库,精准界定“高”“中”“低”收入的界限,把“扩中”“提低”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
同时,浙江还在考虑编制一个经得起各方推敲、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有获得感、认同度的浙江的“扩中”“提低”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后也会第一时间公开发布。
(内容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钱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