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区孙端街道中南部,群贤路和329国道之间,有一个南北向狭长分布的村庄,这就是小库村。村庄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南边靠近群贤路的是前小库自然村,北边靠近329国道的是后小库自然村。两个自然村一南一北,交通便利,风景如画。
小库村的田园综合体“树童部落”。
相传,前小库、后小库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在皇甫庄建造王府时的两个金银仓库,村因库得名。这里不仅是早年中国共产党组建抗日武装的红色热土,也是孙端街道颇具特色的乡贤村,有一半以上村民在上海、义乌等地创业。
借助乡贤的力量,短短十来年时间,小库村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薄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获得绍兴市文明村、省民主法治村、省善治示范村等荣誉。
近日,记者走进小库村,下田头、访乡贤,探寻薄弱村“蝶变”的奥秘。
凝聚乡贤力量
夏日炎炎,记者驱车行驶在小库村的柏油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伴水而建的成排小楼,不时冒出来的成片绿荫遮蔽了大半的暑热。
村里至今留存着许多抗日遗迹。1941年,中共萧山县工委书记何志相受党组织委派到这两个村发动、组建抗日武装,成立了浙东抗日游击大队。一名名革命志士从这里走出,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甘洒热血。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小库村相继建起了抗日英雄纪念碑、浙东游击大队成立地遗址、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马青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等。
敢打敢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滋养着这片土地,更融入到小库人的血脉里。
样品展示。
小库村党总支书记金永生是个土生土长的小库人,在他的印象里,改革开放之初,不安于现状的年轻人就开始出门谋生。一人带一群,一年又一年,渐渐形成了前小库自然村村民往上海做建筑工、后小库自然村村民往义乌卖小商品的局面。
外出闯荡开阔了村民的视野,很多人从中受益致了富。
金永生从部队退役后,就在外经商,属于村里较早的一批新乡贤。他时常挂念家乡,出资出力。2012年,金永生撇下自己的生意,出任小库村“一把手”。新官上任,他很想有一番作为——把破损的村道修一下,让困难村民的生活更好一点,让村庄的环境更美一点……但薄弱的村集体经济支撑不了这些。
怎么办?金永生想到了在外创业的村民,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反哺家乡。他和村班子成员给他们一个个打电话,一个个动员。当年10月,孙端街道最早的乡贤会——小库村乡贤会成立。十几位较有名望的乡贤齐聚一堂,畅谈童年往事,共话小库发展。一个个闪烁智慧光芒的“金点子”,一项项改变小库村前途和命运的计划,在他们的头脑中萌生,并付诸实践。
发挥乡贤作用
个头不高、体型偏胖的金锦土30多年前就到上海创业,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一家建筑企业的老板。因为他的子女都在绍兴,他一年要回村里好几趟。回村后,他总要到村委坐一坐,了解村里的发展情况,并及时与乡贤会的其他成员交流。“村里需要我们出钱出力的时候,个个不含糊。”金锦土说,乡贤会会长陈加祥更是以身作则,不仅自己出钱出力,还经常回村帮忙。
在上海打拼的谢关明,听说村里要修桥铺路,个人出资50万元;从事钢材生意的金国良,每次回家都惦记着村里的贫困老人,经常出钱慰问……
“村里的大老板都是好人!”村民金美娟嘴里的“老板”,就是村里的乡贤们。金美娟家门口原先是块荒地,一遇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几年前,乡贤会出资帮助,村里将这块空地硬化。现在她与家人出门、村民经过就方便多了。
距离金美娟家不远处有长约200米的临河道路,这条路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乡贤路”。原来,过去这条路因为太窄,私家车通不过,村民们颇有怨言。几年前,乡贤会筹集了80多万元资金,拓宽改造了这条路。
小到慰问困难村民,大到修桥铺路,处处都有乡贤们活跃的身影。“村里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民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少。”金永生说,这是乡贤们参与基层治理带来的成果。
这几天,大家心里都很期待,原来,小库村建村以来的第一本村志即将面世。“这本由乡贤会出资,乡贤会部分成员历经3年编撰的村志,有望进一步激发乡贤的荣誉感、使命感,进一步凝聚和发挥乡贤的力量。”金永生说。
采摘体验。
共建富美乡村
多彩茄子、巨型南瓜以及一种种不知名的植物……走进小库村的“树童部落”,犹如走进了一个神奇的植物王国。这个暑假,参加研学游活动的孩子们一批接一批,无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今年上半年,‘树童部落’举办侏罗纪恐龙主题展,两天的人流量达到15万人次。”金永生自豪地说。
“树童部落”是小库村乡贤精心谋划、建设的一个田园综合体。2018年,金永生从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田园综合体”概念中获得启发,和乡贤会的成员们交流沟通后,萌生了一个大胆而惊人的计划——由5位乡贤出资共2500万元,打造越城区首个田园综合体。这个田园综合体以鲁迅童年为主题,取名“树童部落”。
计划受到各方关注,也让出资者备感振奋。
不过,有一件事难办。此前,小库村已与63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期限是5年,涉及170亩土地,流转价格每亩每年670元,这比周边土地流转平均价格每亩要高出几十元。当时,第一年近12万元的土地流转款已发到了村民手中。如今,有了更大更好的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原先签订的流转协议需要重新签订。
经过多番讨论后,2018年,小库村跟63户村民重签土地流转协议。按照协议,流转价格从原先每亩每年670元提高至1000元,村民还可以享受土地分红。
村民韩风家有1.25亩农田流转。“现在怎么也吃不了亏,日后还可能有分红,真是多了盼头。”韩风笑着对记者说,那块农田原先租给种粮大户,因在岛上通不了车,每亩租金每年只能收500元。
“树童部落”建起后,对村民的好处,远不止这些。
记者见到田园综合体的花木工韩红庆时,他正骑着电动自行车,准备回家吃中饭。64岁的韩红庆是个老木匠,常年在各地跑,以前很少回家吃中饭。“现在骑车10分钟我就能回家了,还可以睡个午觉再来工作。年纪大了,还能在家门口赚钱,我很满足。”韩红庆开心地说。
像韩红庆一样,近20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丰富的红色资源、好玩的“树童部落”,让小库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委和乡贤会都有打造农家乐和民宿的计划,届时将带动更多老百姓就业。”金永生满怀期待。
记者手记
感受乡贤的情怀
小库村的乡贤,是成功融入城市发展大潮的最早一批农村人,更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能人、善人。
共同富裕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对小库村村民来说,心怀桑梓情的乡贤们更是其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小库村较早地看到了这一点,并付诸行动,把这些渴望回馈家乡的乡贤们组织起来,为乡村发展注入鲜活血液。
在小库村采访时,我没有见到一个乡贤,但在我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中,处处感受到了乡贤的存在。这种血脉相连的乡土情怀,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图腾,是融入血脉的印记。
一人富不是富,全村富才是富。小库村的乡贤不仅为村庄建设出钱出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建“树童部落”时,在土地流转价格本就高于周边土地价格的基础上,再次提高费用。这个在外人看来的“傻”举措,恰恰是乡贤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共同富裕的期待。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诸丹萍 文/摄 编辑:金哲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