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昌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为何能上头版头条

2021-07-28 17:11

来源:政务资讯

新昌赓续红色血脉守为民初心

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书写普法新篇章

浙江绍兴新昌县,坐落于新嵊盆地的深处,自古就是钟灵毓秀之地。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大佛寺的钟声与数字经济的浪潮在这里实现奇妙交融,小县城玩转大科技,新昌正走出一条以数字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数字化的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在距离新昌县城不远的沃洲镇矗立着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斯人已去,精神长存。梁柏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凝练出为民、开拓、求真的法治精神,已逐渐内化于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民心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精神源泉。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梁柏台是第一部红色宪法起草人,红色政权第一位司法部长和第一位检察长,被毛泽东称为“红色法律专家”。

他所倡导的公开审判、巡回法庭、人民调解等制度,饱含历史、时代和现实价值,为新中国红色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实践经验。

新昌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洪平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梁柏台红色法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新昌县不断挖掘研究梁柏台红色法治精神,做好传承与发扬文章,守好法制“红色根脉”。特别是在“七五”普法时期,新昌以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为主阵地,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为更高水平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助推新昌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赓续血脉守初心

挖掘与研究梁柏台红色法治精神

时间回溯,历史的镜头定格在1921年3月3日。彼时,梁柏台离开新昌故土,踏上远赴苏俄学习、以图革命救国的道路。临行前他赋诗一首:“男儿立志出山乡,以身许国路漫漫。待到世界大同日,筑路架桥把家还。”

山河巨变,沧海桑田。先烈英魂已逝,梁氏故园也沉睡在钦寸水库之底。在一片波光粼粼上,“梁柏台大桥”联通水库两岸,也寄托家乡人民对梁柏台的追思。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大量法律法令。而梁柏台正是这一系列法律法令的重要起草者与见证者。

走进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迎面看到的就是梁柏台全身铜像,只见他左手握书卷、右手握拳,坚定的目光凝望着家乡的山水。沿着“中国宪法之路”拾级而上,红色宪法起点与宪法的发展历史在宪法广场中一一展现。广场右侧的“宪法宣誓墙”自落成后迎来无数“打卡”的省内外党政领导干部,面对国旗念出庄严的誓词,便是接受红色法治精神洗礼的第一步。

广场一旁的梁柏台事迹陈列馆,涵盖了梁柏台“出生求学”、“远赴苏俄”、“瑞金岁月”与“革命伴侣”四个重要人生发展时期。陈列馆收藏并展示的梁柏台青少年求学时期爱国习《睡狮论》中,他面对帝国主义“欲寝中国之皮,而食中国之肉”,大声呼唤中国睡狮“一吼而即起”,梁柏台革命自强的志向、许国现身的胸襟展露于字里行间。

“瑞金岁月”的开篇是一幅油画,描绘的是1931年10月初,梁柏台、周月林抵达江西瑞金时毛泽东和任弼时在叶坪村口大树下迎接二人的场景,这段历史还原自周月林晚年的回忆。在大树下,毛泽东热情地握着梁柏台的手说:“早在盼你们来了,我们的红色法律专家,第一部红色大法在等你起草呀!”

依山势而建的观光步道将梁柏台故居、纪念碑亭、事迹陈列馆、宪法广场、廉政长廊串联起来,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硬件升级与史料不断详实的背后是新昌县上下经年累月努力的成果。新昌县司法局政治处主任张姗姗告诉记者,以陈刚为代表的新昌县红色法治精神传承人多次前往江西瑞金,寻找与挖掘梁柏台的红色法治精神研究资料,追忆梁柏台烈士的英勇经历。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汇聚成今日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的源流,依托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宪法史的传承教育,守护好了红色根脉。

传承理念促应用

传承与践行梁柏台红色法治精神

在梁柏台事迹陈列馆序厅的浮雕上有这样一句话:“既愿为丈夫,则当以身付诸国,竭力以担国事,以保国家,不以私而忘公,斯可为矣。”梁柏台在中国革命最需要的时候从苏联回国,为我们党执政初期的政权制度设计和立法司法事业做出大量开拓性、基础性工作,鞠躬尽瘁,壮烈牺牲,用生命兑现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正如梁柏台在1932年10月24日所作的报告《司法人民委员部一年来工作》中所说:“司法机关过去在苏区是没有的,是中央政府成立之后的创举。在司法上,每种工作都是新的创造和新的建设。”

得益于在苏联工作学习的经历,梁柏台回国后结合苏区实际情况,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先进的苏联法制理论与法律制度,苏区的司法机关、司法制度、司法程序从无到有,从草创到健全,梁柏台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与努力。他所倡导的坚持党对法制建设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司法公开审判、军事和法制两手抓等原则,对于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1932年5月9日,以梁柏台为主审的临时最高法庭二审开庭审理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案。当时,谢步升贪污公款、物资共计大洋500余元、生活腐化。最终法庭判处谢步升死刑,并没收个人财产。这一案件的判决,打响了惩腐第一枪。1933年12月15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以第二十六号训令下发了梁柏台参与制定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惩治贪污浪费的法律文件。

为传承梁柏台红色法治精神,新昌以本地特有的传统戏曲形式编排了一出调腔《梁柏台》。剧目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左祥云贪腐案”为切口,以更接地气的形式向大家娓娓道来梁柏台的故事。

近年来,新昌县充分利用“梁柏台红色资源”,构建起以实体布展与故居展陈为“主干”,资料汇编、视听展示、现场讲解为“支线”的红色宣传教育网络,编辑出版《新昌史志之梁柏台专辑》等书刊,开发红色旅游路线,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今年6月,新昌县召开了“百年党史中的梁柏台”座谈会与“首届天姥法治论坛——梁柏台与法治精神”,搭建起专家学者学术交流平台,通过进行主旨演讲等形式,开展“梁柏台在当代中国法制史中的地位、梁柏台与中央苏区时期立法、梁柏台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等主题讨论。会议上,新昌县还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梁柏台法治精神”与基层治理联合研究中心,构建起研究并推广梁柏台的重要学术平台。

推动全民大普法

将“七五”普法规划落到实处

梁柏台起草并参与法律、开展司法实践的过程中,无论是他始终倡导的人民调解制度,还是法制宣传教育、公开审判等制度,都闪耀着“人民司法”的熠熠光辉。

梁柏台始终以法制宣讲理论展示,让人民懂得法律的为民情怀,始终要求司法机关做好法律宣传工作,教育群众。他指出“对于苏维埃的法令,应向工农群众做普遍的宣传解释工作,使一般群众提高法律的常识,以减少人民的犯罪行为,为彻底实现苏维埃的一切法令而战斗!”

为了更好地宣传法制,教育群众,梁柏台在《红色中华》上开辟“苏维埃法庭”专栏,几乎每期都有法制宣传的内容,并组织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普法教育,如采用标语、口号、壁画(漫画)及红色歌谣、话剧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

在“跨越时空与梁柏台的对话”主题短视频中,跟着新昌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琦的脚步,不同场景下对话历史中的梁柏台。在公告墙处,梁柏台说:“对于苏维埃的法令,应向工农群众做普遍的宣传解释工作,使一般群众提高法律的常识,以减少人民的犯罪行为!”

新昌县检察院借鉴梁柏台的普法思维,构建起“联企、联乡、联校”多元普法宣传教育模式,开启“全员法治宣讲”时代。新昌检察将普法教育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名员额检察官,深化“评身边案、说身边事、讲身边人”宣讲活动,全体员额检察官人人都是宣讲员。

在部门特色普法队伍之外,新昌扩充全县普法人才库,公开招募在全县从事各领域工作、法律知识丰富的专业人士组成“七五”普法讲师团,培育“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普法队伍。“七五”普法期间,普法讲师团89名成员累计开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企业经营等各类普法讲座232场次。同时,持续吸纳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优秀青年干部加入县普法志愿服务队,普法触角进一步延伸。截至目前,服务队规模已达1038人,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普法活动157次。

推进普法抓重点,以“努力让人民群众真诚信仰宪法”为目标,新昌县司法局创新开展“宪法进万家·走进横板桥”网络直播活动,当日累计在线观看达4万余人次。以“法治新昌·骑乐无穷”为主题,举办全县首次“宪法骑行”火炬传递活动,提升宪法宣传实效。“七五”普法期间,全县累计印发宪法读本2万余册,分发宣传资料10万余份,推送宪法宣传标语10万余条,参与宪法知识竞赛人数5万余人次。

(内容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