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诗路地名⑦|湖塘:十里人家醉意浓

2021-06-23 08:52

来源:越牛新闻

初认“湖塘”地名,以为只是片水域,查阅文献资料,到了实地踏访,才知道湖塘地名的深意。此“塘”非为大家熟知的“池塘”,而是特指“堤岸”。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主持修建鉴湖,因“湖水高平畴丈许,筑塘以防之。”(嘉泰《会稽志》卷第十三《镜湖》)筑湖围塘,沿堤建村,便有了“湖塘”之名。

湖塘位于鉴湖的西端,是鉴湖水质清冽处,现属于柯桥区湖塘街道。湖堤老街绵延十余里,“十里湖塘”因鉴湖而闻名。湖塘有陆游诗“东西二十里,相望两平桥”中的西跨湖桥,呈“S”形筑于湖塘水宽处的官塘,宋时建造纪念贺知章的七尺庙等主要古迹遗存。

雨后微凉,天清气爽,我们趁夏日至湖塘,雨后的清新扑面而来。鉴湖水轻拍游船,窗外沿湖的老屋娴静地坐落于青石绿苔上。

历史上有许多诗人感慨于湖塘美景,留下了不少佳作。唐开元年间,诗人孙逖在其《晦日湖塘》中写道:“吉日初成晦,方塘遍是春。落花迎二月,芳树历三旬。”湖塘春日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宋时,诗人陆游居鉴湖三山,但对湖塘情有独钟,留下了展现湖塘风景美的《雨后快晴步至湖塘》:“山扫黛眉如尚湿,湖开镜面似新磨”,以及展现湖塘人情美的《晚步湖塘少休农家》等诗作。清人鉴湖清音李慈铭也作《微雨过湖塘》(其二),赞雨后湖塘“四山烟景碧参差”,并为张之洞《湖塘村居图》题诗。

陆游说:“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好诗总离不开好酒。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历史悠久,是诗人们作诗、诵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这样的好酒如何产生?“水乃酒之魂”,绍兴黄酒能有这样高的名誉,离不开鉴湖水,而鉴湖水又以“三曲水”为上,“湖塘”便是第一曲,是绍兴酒的源头活水。陆游的《上方铦老求宿芦诗宿芦盖所寓室名以其似渔舟》就提到“一曲亭前水接天,放翁短棹弄风烟”。

曾有“金龟换酒”之举的酒仙贺知章还乡后,常于十里湖塘游玩、饮酒赋诗,曾作“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的酒仙醉态。待贺知章仙逝,李白作《对酒忆贺仙二首》,跨越时空与贺知章对酌。可以说,贺知章在鉴湖安度晚年,鉴湖因贺知章美名远扬。陆游《小饮罢行至湖塘而归》写道:“社酒直如粥面浓,朱颜顷刻换衰容”,鉴湖湖塘水酿成的绍兴酒,就使宋代绍兴农村民间盛行赛神赛社的“社酒”充满了酒乡民俗的仪式感。

随着社会的变迁、城市化的推进,湖塘的许多历史遗址都被毁坏了:部分明清时期留下的石碑因风吹日晒,倒塌破碎得十分严重;部分台门也因居民的私自改造而失去了原有风貌。

令人欣慰的是,这种局面近年来已经有了明显改变。据当地居委会工作人员王先生介绍,近年来湖塘街道已投入1.2亿元修建2.5公里的游步道,准备与周边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相结合,打造一条集湖光山色、民居小道、黄酒文化和唐诗文化为一体的休闲带。同时,我们也获知,柯桥区已采取措施,禁止对沿湖一带古体建筑的肆意改迁,尽可能地保留原始建筑的样式。

十里湖塘,江南画卷。它经过千年风雨的洗礼,历久弥新。在浙东诗路文化带建设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湖塘必将以更加美好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展现古今之美。

(指导: 高利华)

作者:余文艺 陈思欣 编辑:金哲楠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