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是记录地球生态变迁的活文物,保存着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古树与名木,亦是当地历史文化和亲情记忆的重要标志。
有着2510年建城史的古城绍兴,究竟有多少古树名木?它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这些大树下面发生着怎样的故事,收藏着怎样的乡愁?对此,记者日前进行了一番调查。
现存古树名木92597株
何为古树名木?按照我国《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则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那么,绍兴究竟有多少古树名木呢?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全市现存古树名木92597株,其中一级古树(树龄在500年以上)4002株、二级古树(树龄在300年以上500年以下)25516株、三级古树(树龄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63076株,名木3株。
“从2016年起,我们进行过一轮古树名木的普查。”市森防种苗管理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古树名木以诸暨市数量最多,超过4.6万株,位列全省县级行政区第一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绍兴的92597株古树名木,多为古香榧树。
巍巍会稽,钟灵毓秀,孕育出了“木之奇者,有稽山之海棠榧桧”。香榧,是第三纪孑遗植物之一,出现在距今大约一亿七千万年的中侏罗纪。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西施巧计破壳尝香榧”之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会稽山,因“柀子”香气扑鼻,遂将它改名为“香柀”,故有“秦始皇御口封香柀”之说。
以诸暨市赵家镇为例,那里有百年以上古榧林2.3万亩,其中500年以上树龄的香榧树2.5万株、1000年以上树龄的2700株。在赵家镇榧王村的那片千年古香榧林里,有一棵1300多岁的“中国香榧王”,树高20米,胸围9.26米,覆盖面积500多平方米。因历经千年仍硕果累累,堪称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2007年曾入选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
山脉相连,这样的盛景同样出现在柯桥区稽东镇。在那里,100年以上树龄的香榧树多达2万余株,500年以上树龄的香榧树有4000多株,1000年以上树龄的也有800多株,占地3万多亩。稽东镇陈村有一棵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香榧树,树龄已达1579年。
绍兴的古树名木中,桂花树也有不少。在柯桥区湖塘街道的大香林景区,镇园之宝“中国桂花王”今年已有1011岁。
近年来,我国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今年3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就指出,组织完成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古树名木保护首次列入《森林法》专门条款。4月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又联合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有关问题的批复》,为古树名木提供了更强的法律保护。
延安路上的大树1000多岁了
香樟是典型的长寿树种。绍兴最长寿的一株香樟树,就在越城区延安路上。这也是绍兴人最熟悉的一株香樟树,只要说起“大树下”,几乎是无人不知。
“延安路上的这株香樟树,今年已经1043岁了。”越城区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徐波,对这株古香樟树的历史颇为了解。他告诉记者,越城区目前的古树名木数量为145株,延安路上的这株香樟树树龄最大,也最受市民关注。
“大树下”1000多岁的香樟树,是越城区树龄最大的古树。
“延安路原来是一条小路,这棵香樟树是长在路边的。上世纪80年代道路进行拓宽时,最终决定‘路让树’。”徐波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
4月22日,记者在徐波的带领下,来到了“大树下”。这株历经千年风霜依然枝繁叶茂的古香樟树挺立在延安路的路中央,树冠的宽度约20米,几乎盖住了整条马路的上空。树的两旁,是川流不息的车流。
“它不仅长寿,健康状况也是挺不错的。”徐波说,他几乎每月都要去看望这株古香樟树。“我们说‘十樟九空’,它的树干已经是空心的了,但它的枝条依然长势很好。”
树干空,而树冠大。徐波告诉记者,他们担心这株树会倒,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进行过两次加固。“你看,整个树冠是向一边倾斜的,所以我们在树下支起了钢架,使它能达到一种平衡。”顺着徐波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七八根柱子,正支撑着整株树的重心。“为了防止过往车辆损坏枝条,我们还在树冠下加了限高2.5米的支架和标示牌。”
“这株树的树洞很大,四五个小孩都可以同时钻进去。”89岁的退休教师钟恒元被称为古树名木守护者,他也非常关注这株千年古樟树。这位老人曾经骑着自行车,背着照相机,花了近10年时间给老城区的72棵古树留影并编写了一本小册子《绍兴老城区的“活化石”——古树名木》。
钟恒元所说的这个树洞,如今被一层细细的铁丝网包了起来。“一是为了防虫,二是为了防止人为的损坏。”徐波说,人要面子树要皮,只要树皮是好的,这株古樟树的生命力还是挺旺盛的。
那么,这棵树的树龄为何能精确到1043年呢?
“古树的年龄,最精确的测量方式是碳14交叉定位法。但这种方式需要钻孔取样,对古树的伤害比较大,所以现在用得越来越少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推算和专家评审,树的生长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通过树的生长情况来推断出一个大概的范围。”徐波告诉记者,这个数字,其实是根据树边立的牌子来推算的。记者看到,这块2017年由越城区人民政府竖的古树名木保护牌上写着树龄为1040年。
此外,记者在《绍兴市志》第五章“园林绿化”中也查到了这株古樟树。在1982年进行的绍兴城区古树名木普查中,它的树龄记录的就是1000年以上。
树梢下的文化记忆
大树底下好乘凉。先人们留下的这些古树名木,历经风霜雨雪,洗尽铅华,每一片树荫下都收藏着一段历史及一方文明,是绍兴自然和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我们看到的这棵树,和陆游当年看到的那棵是一样的。”已是耄耋之年的周诗湘、韩宗意夫妇,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住在越城区延安路的“大树下”一带。退休前曾担任语文老师的周诗湘出口便显诗意。他说,这方水土很养人,他的家庭在这里生根发芽,如今已经孕育出了第四代。“我的三个女儿和大外孙女都是在这里出生的。”
越城区胜利西路上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龙山校区内,相传鲁迅先生当年种下一棵广玉兰,郁郁葱葱,长成了参天大树。树的前面,有一幢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清宣统二年(1910),这里还是“绍兴府中学堂”时,鲁迅先生曾在这里教过书。当时,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员的他,因不满校方封建高压手段,愤而辞职,回到了故乡绍兴。受绍兴府中学堂兼任监督杜海生之邀出任该校博物教员,不久又兼任监学(即教务主任),工作时间约1年。
小楼前,两株枣树如今一片新绿。据说,鲁迅先生在《秋夜》中提到的在北京鲁迅故居前的那两棵枣树,后来其家属培育了第三代并赠送给了学校,就栽在这儿。
在越城区府山公园越王殿后面,眼下已过花期的那片樱花林里,收藏的则是与邓颖超有关的中日友好故事。林中,一块立于1998年的石碑上刻着这样的字样:樱花,日本国花,1981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为增进中日友谊,把一批樱花苗送给邓颖超同志,邓颖超为纪念亲密战友周恩来,把这批樱花苗转赠给绍兴市,经选址种植于此园。
府山公园那片樱花林,讲述与邓颖超有关的中日友好故事。
“大约有30多株,生长状态都还不错,每年花期都会开花。”徐波告诉记者,这片樱花林早已是府山公园的一道独特风景。
越城区和畅堂93号,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内,与师生们朝夕相伴的有三株银杏树。“一株是雄树,两株是雌树。”学校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三株银杏树都有百年以上的树龄了,两棵雌银杏树每年都会结很多果实。
在上虞区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里,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丏尊先生于1920年亲手所植的一株南天竹和一株红山茶,如今仍枝叶清秀,郁郁葱葱。
新昌县大佛寺景区内,一株由宋代理学家朱熹种下的蜡梅,被称为朱梅。这株如今已经800多岁的蜡梅,印证的是朱熹曾在此讲学的文化事件。
乡村的大树,亦是村民们的一份乡愁。柯桥区兰亭街道紫洪山村,村口就有一株大树。从这里走出的“法学先锋”王峻岩,如今已是90岁高龄,却依然惦念着这株大树,每次回乡,都会在树下坐一坐,回忆小时候在那里生活的场景。
为“活化石”撑起“保护伞”
古树名木的有效保护,是绍兴古城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这些“活化石”撑起“保护伞”,我市园林绿化、林业部门近年来也是多措并举。
“这些古树名木,平均树龄都在三四百年。保护好它们,实际上保护的是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在徐波眼里,这些老树就像老人一样,也会生老病死,需要好好养护。
徐波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会对越城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巡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养护,比如对受到损害或长势衰弱的古树进行病虫害防治、复壮或立杆加固等。“去年,我们就将位于延安路舍子桥附近的一株有着100多年树龄的桂花树,迁移到了104国道的大环河边,原因是这株桂花树的生存环境不好,边上有餐饮店的空调外机对着它吹,还有配电房影响了采光,所以我们综合考虑后做了这样的决定。前段时间我刚去看过,如今它的长势非常好。”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市共实施“一树一策”古树名木保护455株,采取环境整治、树体加固、修剪枯枝、树体清腐防腐、封堵树洞、培土复壮、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共投入资金700余万元。
2016年,诸暨市两株古银杏面临死亡威胁:树龄约520年的一株银杏树主干部分被雷电击中,导致树皮脱落、枝条变枯、根部腐烂;树龄约260年的一株银杏树则受到白蚁等害虫的侵害,致使树干、枝条和树根均被蛀空。后经过2年时间的细心照料与精心维护,两株古银杏树重获生机,恢复枝繁叶茂的模样。
绍兴市首推古树名木保险,为古树名木穿上“盔甲”。2014年,新昌县率先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商设计了保险额度、赔付对象、赔偿限额等内容的古树名木公众责任险,每年投入约5万元,全年累计最高可赔偿60万。2018年,柯桥区全面实行古树名木公众责任险。截至目前,全市已理赔20余次,赔付金额累计近30万元。
保护古树名木的民间力量也在行动。“古老的城市本身也是由原始村落演变而来的,古树才是城市里真正的原住民。对待绿荫如盖的古树,我们真的应该从心里去敬仰。”钟恒元欣喜地告诉记者,保护古树名木的公益事业如今有了接班人。浙江省道德模范、“老吴热线”的创设者吴岩兴,如今就是绍兴市保护古树名木志愿者服务队的常务副队长。在这支服务队中,有11名志愿者,定期对绍兴老城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巡查。一旦发现问题,他们会及时向园林绿化部门反映。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徐霞鸿 编辑:厉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