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老刘”的下一个目标——记越城区东浦街道杨川村驻村指导员刘成伦

2020-04-27 10:45

来源:越牛新闻

“老刘来了!”“老刘好啊!”……4月23日,刘成伦刚进杨川村,不少村民就陆续和他打招呼,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也喊他“老刘”。刘成伦哈哈一笑对记者解释:“我1973年出生的,今年47岁。但是村里人都喜欢叫我老刘,我听着也觉得亲切,更感到这称呼是村民对我的一种信任。”

刘成伦和杨川村的故事要从5年前说起。2015年6月,在越城区东浦街道司法所工作的刘成伦,正式成为杨川村的一名驻村指导员。起初,杨川村的情况让刘成伦很是发愁:村里遗留问题多,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各项工作推进不力,村容村貌等多项考评都在全镇排倒数。

“问题得一个一个解决,撸起袖子加油干吧!”刘成伦告诉记者,他是山东青岛人,从小生在村里、长在村里,知道农村人朴实、善良,更明白“一个村要想好,就得有个好班子”的道理。有了这样的信念,刘成伦积极帮助村委物色、选拔优秀村干部,逐渐培养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在这样的“火车头”带领下,杨川村“旧貌换新颜”。现如今,杨川村的党员干部紧密团结,村风民风得到彻底转变,村级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500万增长到2019年的700万,一跃成为五星村、卫生村、小康示范村。

这5年,刘成伦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只要秉持公心、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地处理村民的纠纷和矛盾,不仅能妥善解决问题,还能赢得村民的信任。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杨川村有一个村民,曾经听信他人挑拨,无论什么事都想找点麻烦、扯扯后腿,总是跟村干部对着干。有一天,这个村民的儿子与人发生纠纷,想找老刘来调解,但担心老刘偏心。让他没想到的是,刘成伦秉公处理,维护了他儿子的权益。这件事让这个村民很感谢老刘,也逐渐改变了态度,打这以后干什么都积极冲在前面,成了村里的积极分子。在杨川村,这样“后进”变“先进”的例子还有不少,刘成伦说:“可别小看他们,转变之后真的像变了一个人,不仅干事的主动性强,还处处维护村干部。”当记者问干群众工作有什么法宝时,刘成伦说:“关键是要有一颗真心实意的心,老百姓全都感受得到。”

驻村干部一到时间就要轮换,刘成伦就主动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上级申请“留”在杨川村,一待就是5年,关键是舍不得。刘成伦舍不得熟悉的村民,村民更舍不得为之付出真心的老刘。当记者问刘成伦下一个目标时,他说:“我想带着大家争创省级民主法治村,续写新的篇章。”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侯 嫣 编辑:施妍静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