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为了心中的那一片高原——2019绍兴对口支援青海大柴旦工作纪事

2020-01-06 21:49

来源:越牛新闻原创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大柴旦城区之北,新栽的白杨树长出了一片片叶子,金叶榆伸出了金黄的枝丫,一排排整齐的新苗矗立在敦格公路两旁,一派葱茏,为这里的茫茫戈壁平添了无限生机。这一片不断生长的“沙漠绿洲”背后,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也凝结着绍兴人民的深情厚谊。

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考察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看望援青医生,指导医疗援青工作

2019年以来,在绍兴市委市政府、浙江援青指挥部、海西州委州政府、大柴旦工行委的坚强领导和绍兴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绍兴援青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对口支援、脱贫攻坚等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发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精神品质,扎实推进援建青海大柴旦各项工作,对口援青取得了新的更大成效。

而这一切,正是为了践行那份初心使命——让大柴旦人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

坚持“项目为王”,高质量推进援青项目建设

大柴旦地处戈壁沙漠,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防风固沙、改善生态,在前一年的基础上,2019年,绍兴援青工作组继续推动大柴旦城北防风林绿化项目建设,投入400万元实施科学造林绿化、科学管护林草、科学修复生态等一系列工程,全年完成绿化54亩。

得益于这张不断“生长”的生态保护大网,昔日狂风肆虐、飞沙走石的荒漠正在发生巨变,大柴旦居民深切感受到风沙少了,降水增多了,生态小气候改变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

大柴旦2019年援青项目城北防风林

2019年,绍兴援青工作组在大柴旦共实施计划内援青项目5个,投入资金975万元,创下近年来单年投入资金新高。为此,绍兴援青干部抓早抓实,3月初就组织召开会议,部署工作,明确责任,有力推动了援青项目建设。城北防风林建设项目建设之外,投入100万元的大柴旦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购置项目,投入25万元的智力帮扶、人才培训及专业进修项目,投入200万元的大柴旦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投入200万元的柴旦镇换热站建设项目等其他四个项目也进展顺利,其中前2个已全部完成,后2个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作为续建项目将在2020年全部完成。

此外,绍兴援青干部积极与浙江援青指挥部、绍兴市委市政府及绍兴市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争取到391万元资金支持,启动实施4个计划外项目,其中绍兴市委市政府“助力全面小康专项资金”150万元,已安排30万元开展2期矿山安全生产、化工企业管理培训;浙江援青指挥部投入100万元,为行委中心学校图书馆购置了2万册图书和建设了1个电子阅览室;绍兴市发改委投入30万元,拍摄制作了一部专题宣传片《砥砺奋进大柴旦》;绍兴市教育局投入20万元,为行委中心学校采购了1套“空中课堂”设备,已正式运行。

海西州委副书记、州长孟海(右一)向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左一)赠送感谢锦旗

“这些援青项目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大柴旦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民生事业的发展,缩小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见证了浙青两地深厚的情谊。”大柴旦行委负责人如是说。    

聚焦产业援青,牵线搭桥助力合作共赢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振兴是关键。虽然大柴旦已于2017年提前完成脱贫任务,我市援青干部依然坚持贯彻浙江援青指挥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要求,着力巩固脱贫摘帽成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立足大柴旦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积极牵线搭桥,为受援地引进优质企业项目。

2019年以来,绍兴市援青干部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协助当地做好产业项目招引工作。陪同海西州党政代表团赴绍兴市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邀请绍兴市4家企业参加2019年第二届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和新材料博览会;协调组织绍兴市县两级经信部门和13家上市公司、规上企业到大柴旦实地考察对接,推动两地企业深度合作、共赢发展,其中2家企业已与格尔木盐湖集团、大柴旦乐青化工展开了业务合作;受浙江援青指挥部委托,率海西州、大柴旦部门旅游企业参加浙江(江苏)旅游交易会,宣传推介海西大美风光、优质文旅产品,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被组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奖”;对接绍兴市供销部门,在绍兴市行政中心超市设立大柴旦特色农产品专柜,在绍兴市对口合作地区农产品直销店中设置大柴旦专区,并组织10家大柴旦农牧企业、专业合作社抱团参加绍兴市2019年对口地区农产品巡回展销会,销售额达到300多万元。

截至目前,已引进1家浙江东阳客商和1家绍兴企业到大柴旦投资发展“翡翠盐湖”旅游项目和新材料开发项目。其中翡翠盐湖项目主要建设爱情海景区、死海景区、主题酒店、自驾车营地客栈、小火车、观光电梯、观景餐厅、购物中心、文创中心、文化演艺大厅及其配套辅助设施,计划总投资18亿元,已被列入省重点项目。

同时,将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引入大柴旦,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实现了公司注册、项目立项等多个环节“零跑腿”,助推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突出智力援青,不断提升受援地教育医疗水平

大柴旦行委中心幼儿园内,多媒体教室、舞蹈室一应俱全,成为当地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作为全区唯一一所12年一贯制的学校,大柴旦行委中心学校内,录播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一个不少,教学软硬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援青干部的努力和付出。

2019年,立足大柴旦社会实际和群众需求,按照“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立足长远”工作原则,绍兴援青干部积极争取浙江援青指挥部和绍兴后方力量支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有力有效开展智力援建工作。

教育援青上,落实绍兴市教育局与大柴旦行委社发局签订的新一轮《绍兴市对口支援海西州大柴旦教育工作协议》。先后邀请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浙江教育援青团队、浙江省教研室、绍兴市教育局等到大柴旦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北海小学教育集团在大柴旦设立分校,成为绍兴教育援青工作的一大突破。3名绍兴教师到大柴旦支教一个月,设立2个名师工作室,开通了“空中同步课堂”。聘请7位浙江援青教师为大柴旦兼职教研员、督导,补齐当地教研短板。组织2位大柴旦教师到绍兴跟岗学习一个月,35位大柴旦骨干教师暑期来绍兴文理学院专题培训,通过“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齐头并进,努力为受援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

医疗援青上,积极落实新一轮《绍兴市对口支援海西州大柴旦医疗卫生工作协议》。先后邀请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浙江援青医疗团队组织专家、名医开展医疗援建,其中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的2位医生到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开展3个月的对口支援工作,填补当地医院多项空白。聘请7位浙江援青医疗专家成为当地医院客座专家,帮带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对接绍兴市人民医院与大柴旦人民医院开通远程会诊系统,选派4位大柴旦医生来绍兴学习3个月,并为大柴旦干部职工量身定制体检套餐,目前已体检六批100多人次,为当地干部职工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此外,协调大柴旦干部人才前往浙江和绍兴交流学习,分别在浙江省委党校、绍兴市委党校、绍兴市人大代表活动中心等地组织举办科级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等,累计培训198人,有效提升大柴旦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策划创作大柴旦第一首原创歌曲“我想去大柴旦”,拍摄制作10个抖音,设立大柴旦文化旅游官方抖音公众号,大力推介大柴旦文化旅游资源。    

强化交流交融,不断深化绍柴两地情谊

2019年6月,由青海海西州大柴旦工会主席姚玉霞带队的29人疗休养团来到绍兴,在10天时间里,他们逛古城,看水乡,访名胜,在感受江南古城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同时,进一步增进了对帮扶援建城市绍兴的了解。

自开展援建以来,我市援青干部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两地政府相关部门和群众开展交流交往活动,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地群众之间的了解。2019年,绍兴市委主要领导和海西州、大柴旦主要领导实现高层互访,多个政府部门开展双向交流,两座城市联系更为紧密。

两地群众的心也贴得更近。经绍兴援青工作组牵线协调,2019年,绍兴市医疗保障局、嵊州两地群众的心也贴得更近。经绍兴援青工作组牵线协调,2019年,绍兴市医疗保障局、嵊州市教育局等单位前往大柴旦开展工会职工疗休养5批90人次,大柴旦也组织工会职工29人赴绍兴市开展疗休养活动,实现两地疗休养工作双向互动,人民网、绍兴晚报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在绍期间,大柴旦疗休养团参观鲁迅故里沈园景区、黄酒小镇、越剧小镇,考察“枫桥经验”,学习棠棣“美丽乡村”建设等,饱览江南美景,感受绍兴文化,体验绍兴民俗,“我们的家乡是大漠风光,绍兴则是温婉秀丽的江南风情,真是不一样的体验。”姚玉霞说。

绍兴援青干部还积极开展文化援青活动,开展“携手奔小康、同心共追梦”浙江对口地区文艺巡演走进绍兴专场,展示了绍兴对口支援工作成果,展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图景。

充分发挥援青渠道优势,号召后方企业家、社会热心人士为大柴旦各项事业出钱出力。在国庆、元旦、春节前夕慰问当地老党员、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35.2万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绍兴人民的真情送到各族人民手中。件件善事、拳拳爱心,不断加深着两地人民的友谊。

“下一步,将在绍兴市和海西州两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扎实工作,为大柴旦巩固脱贫摘帽成果、实现全面小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绍兴市援青干部朱全红说。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周国勇 编辑:厉燕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